保险资讯

医保报销多指标用完 多地医院拒收医保病人

更新时间:2013-01-11 18:10
  【摘要】每到年底,一些手持医保卡的病人到大医院就医时,不时会遭遇“推诿”、“歧视”的尴尬,是何原因导致了医院服务态度如此不逊?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整合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然而现行医保体系中,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其医保卡支付能力是不一样的,如何让医保这一“改革红利”惠及更多群众?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一方面“吃紧”,一方面“紧吃”
  近日,北京杨女士的丈夫被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以“床位紧张”为由拒收,原因是医院的“医保额度已用完”。
  医院推诿医保病人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医院甚至动员治疗一半的病人提前出院,“等有了医保额度再住进来”。
  来自济南市社保局的统计显示,2011年,济南有270名医保病人被医院拒收。据该市社保局有关负责人分析,一般是医疗费用高或病情严重的医保患者容易被拒收,因为医保部门对医院每次就医者费用进行考核,假如人均每次费用的指标为1万元,而病人需要花2万元,医院就不太愿接收,宁愿接收一些小病患者。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肾内科主任许冬梅说,一个尿毒症患者,医保每年只报销5.5万元,而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一年差不多10万元,这意味着每接收一个尿毒症的医保患者,医院要倒贴4万多元。
  医院反映,由于公共财政对医院投入不足,而且较多集中在基建和设备方面,迫使医院通过创收弥补运行费用不足,“而从医保病人身上赚不到多少钱,谁愿意接收?”
  为了控制费用,济南一些医院提出,当期医保资金用完后,不准接收新的医保病人,哪个科室接收,由哪个科室承担病人的医疗费用。“干了活,不但拿不到钱,还要往里赔钱,谁敢接收这样的病人?”济南一家三甲医院的一名外科医生抱怨说。

  替代功能“打折扣”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认为,在医保制度下,池子越大,风险越小。而总额预付制等于把各个定点医院分成一个个小池子,医院又把医保资金分到每个科室,科室再把额度分配给医生,“池子越划越小,一旦用完,医生除了推诿还有别的办法吗?”
  一方面,国家工作人员与城镇职工医保资金没有统筹使用,导致医保的替代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医保机构对医院的监督不够,导致一些社保资金浪费。
  “我们还没有这样的能力监督医院。”济南市社会保险事业局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处副处长李晓坦承。
  以山东省立医院为例,济南市医保费用仅占其业务收入的不到10%。“医院不在乎这点儿钱。对医院来说,最愿意接收的是自费病人、公费医疗病人,以及金融、电力等垄断性行业的医保病人,其职工平均年龄低,就医率低,资金支付能力强,而不愿接收当地的普通医保病人。”
  为了防范医院拒收医保病人,济南社保局在总额预付制度中设定了10%的质量保证金,如果院方拒收医保病人,其质量保证金将被扣罚。
  然而,对一些大医院来说,其利润率一般在30%至40%,即使被扣10%质保金,也影响不了多少收益。

  慧择提示:多地医院拒收医保病人,主要是因为医院的医保报销指标用完了。笔者认为,只有扩大医保的统筹覆盖面,才能增强医保机构与医院方面的“议价能力”,提高普通患者的实际医保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