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股市依然动荡 楼市已回归现实常态

更新时间:2017-08-27 10:54

  【摘要】股市动荡不安,投资风险较大,这让全国人和世界操碎了心。在这种情况下,楼市的发展会不会出现与股市相反的现象呢?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楼市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上个月住宅市场成交创下近6年同期的最高水平。

  8月5日的媒体人认为,曾经冷寂的市场开始逐渐升温。理由是,今年前7个月,房地产市场政策环境日益宽松,如央行连续降准降息,放松信贷门槛,调整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免征期等,地方政府也出台相应配套政策支持楼市。

  楼市“涨姿势”,有虚也有实,不能一概而论。一线城市销售火爆,北上广深不仅“地王”频现,甚至还出现无房可售的盛景,上半年成交量上涨四成。二线城市表现稍弱,增加两成,且是“以价求量”的结果。三、四线城市表现平庸,有些则是量价齐跌。这也凸显出百城新建住宅房价环比上涨不意味着楼市走出周期颓势。

  其实,各线城市的表现和政策导向相对同步。二、三线城市最先放开限购,一线城市坚守到最后。前者继续去行政化激活楼市,后者的市场消化能力一直很强。

  从楼市存量和民间的“黑灯指数”以及舆论场列明的“鬼城”看,三、四线城市也是重灾区。三、四线城市去存库的周期依然徘徊在15~20个月,有些甚至在20个月以上。消化存量依然是三、四线城市的主要使命。

  当然,在一揽子利好政策的催化下,中国楼市的整体愿景趋势向好。尤其是目前股市震荡,各路资本也会在股市和楼市“两市”之间转手,以降低投资风险。

  在经济新常态和深化改革的社会转型期,投资者的确没有更多的投资创富渠道。加之互联网金融创新正在遭遇监管上的转型之痛,除了实力派的资本,有些闲钱的中小投资者只能在楼市和股市中寻求创富机会。

  但“两市”的表现也让广大中小投资者伤透了心。“两市”不仅关乎民生,也和宏观经济紧密相连。经济增长率“两位数”时代,房地产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之一。而上半年的股市也对经济增长有颇多贡献。

  从稳增长的角度而言,楼市从主角变成了配角,股市从幕后站到了台前。但从调结构的角度出发,中国经济增长不能只是靠虚拟经济的主力推动,必须要回归到提振实体经济上来。

  但货币宽松政策往往最先激活楼市和股市。而无论股市还是楼市,其市场波动往往牵动投资者的心。因而,决策者又不得不投入相当的政策成本去应对虚拟经济,以期稳市场稳人心。

  股市依然在动荡中,政策面的稳固之意和投资者的不当期望存在着偏差,这是股市面临的两难。楼市表现已呈现出不同线际城市的分化,对此,政策面也许会有适当的调整策略,在市场配置楼市资源的前提下,予以调控。

  具体而言,一线城市的楼市要适当控制以防走热,二线城市的楼市要稳中求好,三、四线城市的主要任务依然是要消化存量控制增量。

  “两市”总是成为国内外市场关注的焦点,“上头条”未必是好事,让“两市”稳下来、通过改革调结构才是重中之重。“两市”风景不管虚与实,政策面在此倾注太多资源不仅得不偿失,而且会模糊发展实体经济的焦点。

  慧择提示:在宽松的货币市场条件下,楼市和股市的发展市场被激活了,但这两个市场的风险都较大,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目前,中国楼市已经回归现实常态,政策面无须再将楼市视为经济增长催化剂,投资者也要审慎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