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并轨尘埃落定 延迟退休争议声再起
更新时间:2015-03-19 13:18
【摘要】近期以来,养老金并轨改革、延迟退休均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尽管养老金并轨已正式结束,但是养老金领多少年回本及延迟退休备受争议。
据报道,养老金并轨尘埃落定,与此密切相关的延迟退休争议声再起。社会上流传的“月薪一万,养老金缴满30年27年才能回本”的说法被专家否定。经过精算,60岁退休,计发139个月,约合11.6年,超过这个数就赚了。
即便如专家所言,养老金领满11.6年就能回本,以2014年中国人均寿命76岁来计,60岁退休,72岁才能领回自己缴纳部分,所能受益于养老金统筹体系的只有仅仅4年,若是延迟退休到65岁,能不能活着领回自己缴的钱都成了问题。况且,这种简单的数字计算,还没有考虑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抬升的影响,以及个人可支配财产多寡对于学习再投入和消费能力的限制。
要知道,养老金本身是作为一项社会福利工具而存在的,是通过社会统筹的方式使全社会养老福利得到实质提升,而不是国家管着以免个人年轻时乱花从而到老时一贫如洗。就此而言,仅仅告诉公众缴纳多少年能回本显然不够,还必须告诉他们,自己到底能够从养老金体制中额外得到什么。否则,社会统筹意义何在?让个人强制缴纳又有何说服力?
现在令人担心的不只是养老金能否在个人预期寿命内回本,而是养老金对于当下生活已然构成负担,养老金在未来能否支付得出同样令人担忧。据统计,单位和个人缴纳的五项社保费率之和为个人工资总额的40%以上,远远高于个税,成了企业与职工的不能承受之重。虽然国家相关层面已提出“逐步降低社保缴费率”,但在各地养老金缺口之下,降低的几不可见,变相增加的则层出不穷。
这就引发新的问题。按照目前“现收现付”的制度设计,养老金中企业缴纳部分社会统筹,但这部分显然入不敷出,个人账户就成为挪用对象,以至于个人账户“空账”现象越发严
重。且不论此举是否已经构成代际剥夺,在目前“现收现付”的模式下,养老金都已出现收不抵支的困难,随着人口红利即将见底,老龄化社会到来,到时候拿什么来保障我们的养老?
由此不难看出,养老金如今所遭遇的不只是算法差异导致的误解,而是实实在在的信任危机。如果说此前的不公平感由于养老金并轨得到一定程度的纾解,如今的不信任感却在延迟退休的推进鼓声中愈发明显。国人原本就不习惯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统筹挪用方式,如果再继续采用提高缴费基数或者延迟退休的方式来应付,那只会产生越来越多的不满。
相比而言,增加财政补贴,或者注入国企红利,无疑是更好的替代选择。因为养老不只是个人之事,更是国家责任所在。个人与国家在其中责任到底如何分担,则有赖于社会共识和财政支付能力的平衡。无论如何,这远不是一句“养老不能靠政府”这般正确的废话所能解释的。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养老金并轨改革已正式尘埃落定,但是延迟退休争议声却不断高涨。由此可见,要想全面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政府还需适当调整好延迟退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