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上半年,
寿险业的发展呈现出向好态势,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6687.26亿元,同比增长20.35%。但实际上,
寿险业全面复苏尚需时日。下面小编就为您讲述具体情况。
新型公司助推高业绩
自去年8月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改革政策施行以来,寿险产品的结构和布局就悄然发生着变化。今年上半年,费改传统型高现价产品就因其收益高、期限短、风险小的特点而快速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信赖,同时费改也倒逼分红险和万能险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王绪瑾表示,今年寿险业绩的超常表现,除了受经济形势影响以及传统大型寿险公司转型效果初显,以安邦人寿、华夏保险为代表的新型公司保费规模的大幅快速上涨,也是较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从数据来看,安邦人寿表现极为惊艳,1月-6月,其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326920.52万元,同比增长7440.39%,从去年排名第45位一举挺进前十,位居中资险企第8位。这家以银保渠道为主的公司,今年主推了多款改进型万能型和分红型产品,以6月为例,安邦人寿以一款盛世2号(万能型)产品揽入54.2亿元保费,位居银保渠道首位。
“基于强大的投研团队和严格的风控体系,今年我们推出了多款收益高、保障好的拳头产品。事实证明,我们的投资收益非常好。”安邦人寿一位人士向《中国保险报》媒体人表达了如是看法。
双重利好但难掩隐忧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相关安排,效益较好的一些企业在合理的范围内动用了基金、福利等费用给员工购买
年金以补充养老,相关寿险业务拉升明显。
另外,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包括股份制企业在内的诸多国有企事业单位大量削减公关费用,节省的这部分费用用来为企业员工购买较高额度的养老和医疗类补充保险,亦为寿险增长贡献了力量。
同时,今年以来,股市持续低迷、房地产政策愈加不明朗,银行类理财产品收益日渐不稳定,在此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理财选择相对狭窄的大量资金最终流向兼顾收益和保障的寿险产品也就成为必然。
业内人士还表示,今年整体投资环境不好,寿险在一定程度上演变为资金的避风港。但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郝演苏认为,资本市场的不景气导致资金回流寿险,不确定性太大了,哪怕资本市场出现一丝微弱的曙光,寿险业就很有可能迅速下跌。
寿险业发展可期
“寿险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在谈到未来发展时,王绪瑾认为,以银保渠道为例,银保产品在国外的比重非常高,在银行的利润来源中,中间业务比重大概占到80%,而在国内只占到10%左右。利率市场化政策一旦落地,息差将逐渐缩小,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要靠中间业务,银保渠道不增长都难,但整个寿险业现在的困难很多,大发展需要时间。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今天的寿险业仍将保险产品的结构和布局建立在满足投保人重利润轻保障的价值追求上,可持续性肯定是有问题的,投保人一旦有更好的投资渠道,资金便会快速流出。政策落地才是持续发展的基础,比如,以费率市场化为代表的监管政策落地,将使公司治理结构和产品结构更加完善;以养老险税收递延为代表的优惠政策及时落地,不但可释放出巨大的上涨空间,而且有助于转变人们投机的心态。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到今年7月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再到8月13日正式公布的保险业“新国十条”,
商业保险将建设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保险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寿险业的前景自是毋庸置疑。
郝演苏也表示,目前国家层面的种种政策措施纷纷释放利好信号,一旦各种政策落地,寿险业必将大有可为。
慧择提示: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寿险业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数据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结合今年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的综合投资环境看,寿险业全面复苏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