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保险系宝宝高收益 用户体验存在软肋

更新时间:2014-08-19 08:41

  【摘要】随着人们理财意识的不断增强,理财产品受到消费者的高度关注,其中较受消费者欢迎的是保险系“宝宝”。保险系“宝宝”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收益率不断冲高。但是保险系“宝宝”并非风光无限,它存在一些软肋。

  高收益“风光旖旎”
  保险系“宝宝”正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依赖第三方平台的大流量和高收益等因素逆势而上的保险系“宝宝”风头正劲。
  自开卖以来保险理财产品就屡屡突破纪录。国华人寿一款“国华1号”的保险产品创下3天销售1亿的纪录,之后生命人寿一款保险理财产品不到8小时便卖出破亿。此前,珠江人寿曾借助余额宝“升级版”概念取得3分钟销售3.8亿的佳绩。
  近日,京东金融联合珠江人寿推出东东平台上的首款保险理财产品两天宣布售罄。据介绍,该款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9%,属于万能险产品,投资方向涵盖信贷、信托、基础设施和不动产等多个投资计划。
  另外,百度金融的保险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为6.5%。而之前在淘宝平台上,弘康、国华等保险公司推出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均在6%左右,另有部分在7%上下。
  而风光的高收益率背后的支撑力究竟来自何方,从保险理财产品的基本属性或可一探究竟。业内人士向媒体人介绍,目前通过网络销售的保险理财产品属性均比较单一,大多为万能险和投连险产品。
  实际上,“余额宝”对消费者的理财观念颠覆后,保险理财产品成为保险行业引领规模的创新网销产品。虽然在多位接受媒体人采访的行业人士眼中,保险理财并算不上是真正的保险产品创新,但在其规模的冲击力下,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大众对保险行业的固有印象。
  由于产品属性单一、条款易于理解,消费者在购买保险理财产品的过程中实际和购买余额宝类产品没有太大的差别。现有互联网保险产品销量较大的主要是投连险、高现值保险等类产品,简单、理财性质突出、保障内容单一是主要的原因。
  据了解,该类产品投保成功后,次日起便可享受收益,收益按自然日计算,并每月公布一次年化结算利率。而从产品属性来看,对比余额宝等宝类产品,有分析人士称,主要是在险资投资范围放开后,行业投资收益水平有所提升,而货币基金只能投向债券、央票、大额存单等标准化产品,收益相对局限。
  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一家中型保险公司人士表示:“预期收益主要是为了吸引消费者,扩大公司保费规模,并以此扩大在互联网保险市场的份额。从主要投资渠道的投资收益、人工成本等因素来看,保险理财产品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基本上是‘赔本赚吆喝’,拼的还是谁的投资渠道更好、收益更高。”

  用户体验的“软肋”
  除预期高收益外,保险系“宝宝”们的赎回政策也备受关注。有不少第三方机构的分析都指出相比其他宝类产品,保险系“宝宝”们的缺点在于资金不能自由申赎,且售卖都是限额的。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也提醒投资者,京东此次推出的保险理财产品如果提前赎回要被扣取4%的退保费。在购买此类产品时,投资者不能简单地与余额宝等货币基金比收益率高低。
  对比保险公司的其他产品,保险理财产品在赎回和退保政策上已相对宽松且便捷。不过,从流动性上看,仍明显弱于余额宝等宝类产品,以阳光保险一款投连险产品为例,其可以部分退保和全额退保,与货币基金的申购和赎回的功能基本相似。理财保险的退保周期为T+2,也与货币基金基本保持一致。但余额宝在货币基金的基础上增加“T+0”到账的方式,则优势更为明显。
  事实上,由赎回政策也可一观保险系“宝宝”们只是表面风光的现状。一位中小保险公司人士日前向媒体人透露:“其实有些和第三方平台合作的保险理财产品的高收益并非保险公司所愿,在自身渠道缺乏流量只能‘寄人篱下’的背景下,只能靠‘高收益’一博眼球,不过每次实际销售规模并不会做得很大。而一些平台如网易在赎回上的激进要求,也让保险公司望而止步。”
  研究报告分析称,7%的预期收益率是难以长期承担的资金成本,在保监会开始规范高现金价值产品以及资金有限的市场环境下,一方面是保险公司限量销售利润率极低甚至倒贴费用的产品来触网,另一方面以余额宝元宵理财产品为例(和保险公司合作),主要是阿里要完成“余额宝”二代的升级,获取比定期理财产品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形态,其中理财型债基的缺位则凸显了保险资金投资范围和灵活性更大的优势。
  而上述保险理财产品大多短期化、门槛低,退保相对容易,属于高现金价值业务范畴。近日,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一次公开场合指出了保险业目前的问题所在,包括高现金价值业务存在的预期收益高、产品期限短、保障功能弱、资本占用大等四大风险隐患。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寿险高现金价值业务实现“井喷式”增长,保费收入2765亿元,占同期寿险业新单保费的比重达到64%,占寿险业总保费的比重达42%。

  慧择提示:综上所述可知,受益险资投资渠道不断拓展及产品创新、公司战略等因素,保险系“宝宝”们连续冲击高收益。不过,保险系“宝宝”也并非风光无限,该类产品往往不能自由赎回,客户应用体验上存在自身的弱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