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保险业开始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更新时间:2017-08-27 06:40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险产业的逐渐成熟,保险产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为了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产业的发展,国家一直都很重视,不断地推出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战略。

  继2006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后,时隔8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保险业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明确未来保险发展的重点领域,即保险与养老健康保障相结合、保险与防灾救护相结合、保险与产业升级相结合、保险与创新公共服务相结合以及保险业自身改革升级。此次中央政府对保险业的重新定位,将给保险业带来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伴随着国内经济的腾飞以及民众对保险理念的认可,中国保险业规模节节攀升,业绩显着。

  7月8日,中国保监会在“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期间向社会发布首份《中国保险业社会责任白皮书》。《白皮书》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达1.72万亿元,居世界第四位。这其中,全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世界排名第二,承保主要农作物11.06亿亩,三大口粮保险覆盖率均超过60%;赔付金额208.6亿元,赔付农户3367万人次。同时,有11家保险公司在25个省144个统筹地区开展大病保险业务,覆盖城乡居民3.6亿人,显着提高居民医疗保障水平。责任保险覆盖范围扩宽至环保、医疗、交通、食品安全等几十个领域,提供保障49万亿元,同比增长16.5%。

  《白皮书》预计,至2020年,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占比将达到5%,人均保费收入有望达到3500元,保险业综合影响力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保险业的发展令人欣慰,不过,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虽有量的大幅集聚,但在质的方面,中国保险业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保险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仍然有限,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上仍亟待加强。比如说,美国作为现代保险服务业发达国家,保险深度达到7.5%到9%,保险业增加值在金融业占比是33%,占GDP的比例是2.8%,保险加养老资金是17.6万亿美元;而同期我国的保险深度一直徘徊在3%左右,养老体系仍较薄弱,企业年金商业保险这两大支柱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在这些方面,我国保险行业相距甚远。

  如何将保险业的潜力释放出来,更好地服务经济,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稳定社会做贡献,成为摆在监管层面前的一道考题,而这次国务院针对保险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给出了最新的注解。

  7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在这次会议上,李克强针对保险业发展提出5条意见,分别是“把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将保险纳入灾害事故防范救助体系、建立多层次的巨灾风险制度,通过保险推进产业升级,运用保险机制创新公共服务,加快建设现代保险企业制度等”。

  李克强指出,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要抓住保险与社会保障体系有机衔接这一重点。“我们大力推进改革,强调更多发挥市场作用,但要让老百姓更有安全感,政府就必须逐步建立起更加安全的社会保障网。”李克强强调,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处在“低水平、广覆盖”阶段。要发挥好现代保险业对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完善作用,切实增强老百姓的“安全感”,鼓励更多的人创新创业。为此,各地区应在更大范围推广相关经验,进一步探索商业保险和养老保险的有机结合。

  除了要求保险公司助力养老健康保障计划,会议还在其他四方面为保险指明了发展方向:首先,逐步建立财政支持下以商业保险为平台、多层次风险分担为保障的巨灾保险制度。积极发展财产、工程、意外伤害等保险;其次,创新保险支农惠农方式,支持保险机构提供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的“三农”保险产品。鼓励保险资金采取多种方式,支持新型城镇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支持股票、债券市场长期稳定发展。完善科技保险体系,发展小微企业信用保险和个人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大力发展出口信用、境外投资等保险。再次,积极探索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开展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以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医疗责任等为重点,开展强制责任保险试点。鼓励发展治安保险等新兴业务。最后,深化保险业改革开放。加快建设现代保险企业制度,推进保险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改革。引入国外保险先进经验和技术,努力扩大保险服务出口,提高保险业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发展再保险和中介市场。加强信用信息等基础建设。

  李克强指出,现代保险业对于中国发展既是短板,又是亟需突破的重点,具有一举多得的效用。“一方面,中国的保险业发展快速,但保险的深度、密度还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另一方面,保险业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之一,具有很强的带动就业、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

  对于新鲜出炉的“保险国五条”,保险业表示出极大关注,这一方面是时隔8年,国家层面对保险业的最新指示,影响深远,更重要的是,政府正在提升保险业的地位,并在事关国计民生的议题上倚重保险,意义重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表示,此次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保险业,相当于为保险业未来的发展做“顶层设计”,新的保险“国十条”可能在近期出台。“"新国十条"最大的意义在于保险地位的上升和明确了保险的地位,对于产业结构升级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保险业是推手。”

  人保财险副总裁王和则表示,时隔8年,国务院再次以“顶层设计”的形式,推动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新国十条”的最大意义在于从国家层面解决保险的定位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制度,将其纳入“两个现代化”,即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建设,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融合与互动。

  事实上,关于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新作用,此前监管层已在探索、尝试。在今年6月中旬召开的“2014中国保险业发展年会”上,保监会主席项俊波精炼生动地讲解了保险服务业新定位。项俊波认为,保险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制度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可以在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大有作为。这也是项俊波首次公开解读中国保险业的历史性新定义。

  而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后,保监会也第一时间做出回应。7月10日,中国保监会召开党委扩大会议,项俊波指出,国务院第5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保险业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要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为契机,努力开创保险业发展新局面。

  项俊波强调,要全面理解第54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工作的精神实质。有以下6个方面:一是明确了现代保险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定位。保险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社会文明进步、经济发达程度、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大背景下,保险业的定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是指明了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国务院常务会议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分析了保险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把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放在经济社会工作整体布局中统筹考虑。建设有市场竞争力、富有创造力和充满活力的现代保险服务业,使现代保险服务业成为健全金融体系的支柱力量、改善民生保障的有力支撑、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机制、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

  三是提出了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全新理念。《若干意见》明确,对商业化运作的保险业务,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对具有社会公益性、关系国计民生的保险业务,要创造低成本的政策环境,给予必要的扶持;对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前瞻性、目前基础薄弱的保险业务,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创新、试点、推广等方面的引导作用。这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在保险业的具体体现。

  四是明确了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宏伟目标。《若干意见》明确,到2020年,基本建立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稳健、诚信规范,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努力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保险成为政府、企业、居民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的基本手段,成为提高保障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渠道,成为政府改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的有效工具。

  五是提出了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战略举措。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促进保险与保障紧密衔接,把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将保险纳入灾害事故防范救助体系,通过保险推进产业升级,运用保险机制创新公共服务,深化保险业改革开放。落实这些战略举措,必将进一步推进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

  六是明确了建设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支持政策。

  在此次的意见中,除了对保险发展理论上的“顶层设计”,在具体业务上也亮点频出。如寿险业务中突出商业养老健康保障计划、保险养老产业、保险健康产业、商业医疗疾病保险、小额保单等;非寿险业务则“点名”巨灾保险、工程保险、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出口信用保险、强制责任保险、治安保险等,这些创新业务让市场颇为期待。

  事实上,近些年来,保险市场上已掀起一股产品“创新浪潮”。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170余家保险公司共提供7000余款产品,平均每天新推出10种财险产品。其中就有不少支持小微企业产品,如去年上半年,共为近60万家小微企业提供约2万亿元风险保障,保单质押贷款余额1001亿元,用于小微企业资金周转。但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些夺人眼球的互联网保险产品。

  今年“世界杯”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获取客户,不少“奇葩”类的保险产品纷纷问世。比如,由安诚保险旗下电商品牌安诚在线推出的“世界杯遗憾险”,众安保险推出了“看球喝高险”、“夜猫子险”、“吃货险”和“足球流氓险”等等。以“世界杯遗憾险”为例,有小组赛遗憾险、八强赛遗憾险、大力神杯遗憾险3个类别,投保价格均为8元。投保之后,投保人可获得1万元的人身意外险保障,以及对应不同球队的“遗憾补偿”。若投保人支持的球队在投保阶段被淘汰,未能进入16强或8强,就可获得相应的“集分宝”补偿。而“集分宝”是由支付宝提供的积分服务,每100个集分宝抵扣1元人民币。对应不同球队的“遗憾补偿”,投保人可获得最低14元、最高49元的补偿。

  早在今年5月,众安保险、永诚保险相继推出高温险产品。还有“中秋赏月险”、“摇号险”、“雾霾险”、“春晚收视率险”等等。这些产品虽然种类多样,花样百出,但却有共同的特点,即保障功能并不显着,有些品种甚至看不出有保障作用。这样的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虽然一时博取大量关注,但业界对其的质疑不断。

  针对此种现象,中国保监会近期出台《关于规范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产品开发销售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保监会指出,近期有部分财产保险公司违背保险原理,开发并销售带有博彩性质的保险产品。保监会表示,“今后,严禁开发带有赌博或博彩性质的保险产品。一旦发现有违法违规及违反上述有关规定的情形,将坚决"叫停"并在一定期限内禁止申报新的保险产品。”

  此次,《若干意见》更进一步将保险创新纳入正规,并指出了今后创新应该努力的方向。以巨灾保险为例,作为分散自然灾害风险、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制度安排,巨灾保险近年来伴随我国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而被提升到战略高度。

  与8年前保险“国十条”提及的“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完善多层次的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担机制、探索建立中央与地方财政支持的农业再保险体系”的说法不同,此次国务院会议明确了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的发展框架,即要建立政府提供支持、商业机构参与的多层次分担机制。专家认为,这意味着现有的巨灾保险制度将发生改变,从政府“一手包揽”转变为“有限兜底”,将建立起“藏救灾能力于市场、藏重建能力于民”的救灾新机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张承惠认为,“要加快保险业在销售渠道、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创新,推进中国保险业由过去的粗放型经营向精细化经营转变,推动保险业真正实现有质量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数量的迅速扩张。”

  对于市场来说,《若干意见》对保险资金运用的规定,如鼓励保险资金采取多种方式,支持新型城镇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支持股票、债券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等,都给了投资机构遐想的空间。

  新闻媒体者注意到,昨日股市虽然银行股依然疲弱,但保险股崛起,成为刺激大盘上行主要动力,午后保险股呈现大量资金流入迹象。其中,4只保险股无一下跌,平安保险、中国太保、新华保险涨幅超过1%。

  事实上,近期在低迷的大盘蓝筹股中,保险股一直表现不错。在二级市场上,自3月底触底以来,中国太保的股价已上涨22%,中国平安则上涨了13%,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涨幅分别为15%和9%。保险股的表现远远优于大盘指数。在此期间上证指数仅上涨约3.22%,沪深300指数也仅有4.29%的涨幅。而“保险国五条”又刺激了股市的神经。

  有机构报告指出,此次政府将寿险业务高度定调“把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强调保险承担的保障功能;产险方面大力推进非车险业务,支撑小微和新型经济体发展;险资运用方面强调长期性和城镇化等方向,契合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后续政策在业务和险资运用方面的引导会加强。基于未来10至2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态势,中国保险业依然有一个黄金的发展时期。在这一阶段内,保险业的资产占我国金融总资产的比例会由现在的6%增加到20%,保险业的总资产由9万亿元增加到30万亿元。在此背景下,保险资金寻找另类投资收益较好的资产不可避免,多元发展跨界赚钱效应或将更加突出。

  事实上,A股7月份已步入业绩预告和公告期,目前房地产市场变冷,热钱也开始回流关注A股,目前,地产股整体估值已经非常便宜。像万科、金地、金融街北京城建等优质的地产股价值投资窗口或已打开,低迷已久的地产股逆势受保险资金和机构投资者等市场青睐。地产股严重被低估,投资价值已凸显,近期多家保险等机构投资者逢低介入正是看好了时机,“我们看好保险板块,短期催化剂在于行业新单增速和新单利润率持续稳定改善,长期逻辑在于养老健康险市场在1-2年内将迎来政策窗口期,保险受益于政策大方向。”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将“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融入了新时期的国家发展战略中,保险业已经不再是狭义概念上的保险,而是以一种全新的定位与方式融入服务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大格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