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私人定制险是噱头 高大上注定曲高和寡

更新时间:2017-08-27 16:00

  【摘要】随着居民保险意识不断增强,对于不同种类保险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品酒师、制香师、音乐家、科学家,光鲜亮丽的明星之外,一些“特殊职业者”也开始走入保险公司的“私人订制”圈子,私人定制险其实是噱头,高大上注定曲高和寡。

  噱头 高大上注定曲高和寡
  国外火爆,国内遇冷。甚至有市场人士质疑,即使这仅有的两例,也多是做秀罢了。
  现实需求和消费结构摆在那里,“高大上”的名人保险注定是曲高和寡、无人应和。在保险深度和密度远不如欧美的中国市场,“私人订制”保险的“平民化”需求更趋强烈。
  何为“私人订制”保险,顾名思义是根据客户个性化的保险需求,提供特定风险保障管理的一种保险形式,具有度身订制、个性化产品设计及保障价值较高等特点。
  由于“私人订制”保险最早泛指保险公司为名人或特殊人群的身体部位单独承保,故此业内人士将之俗称为“器官保险”。
  问及“器官保险”承保案例,国内保险公司频摇头,一致回答“没有”。目前有据可查的仅有两例,即钢琴家朗朗的“十指意外伤害保险”,和身兼大学老师和主持人两职的蒋昌建的“智言行保险”。
  不是保险公司不愿试水。一位国内保险业人士私下告诉媒体,他所在的保险公司考虑过探索相关保险产品的开发,但在搜集市场需求后发现,完全不具备可行性。
  “这种特殊的保险业务不是不能做,而是需求不够,目前来看,国内消费者对于保险的认识仍有局限。”
  言下之意,如果买的人不多,赔本是肯定的,关键吆喝还未必能赚到。这类特殊险种通常都需要严格的监管审批,前期开发成本亦较大。
  行内人都知道,保险公司盈利靠的是“大数法则”,如果投保人数过少,未成规模,难以通过大数法则实现高额赔偿风险的分散和分担,保险公司为此很可能承担巨大风险。
  熟谙经营之道的保险公司深知,对于开发的新险种,一定要在风险、市场人群以及诚信度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考察和精算。尤其是这种不确定因素很大的险种,保险公司更是慎之又慎。
  因此,对于国内这仅有的两例,业内人士认为多有做秀之嫌,以此炒作的成分较大。
  “随着中国富裕阶层的迅速壮大,国民消费观念逐渐与国际接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拒绝千篇一律,追求品质和个性化。"私人订制"风潮已起,保险业亦不例外。”

  慧择提示:通过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知道,不过在当事方看来,这不是做秀,而是借此唤醒客户更多真实存在的保险需求,让更多消费者知道,购买保险也可以“私人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