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专家提醒投资者不可过分注重理财产品的收益指标

更新时间:2017-08-28 00:03

  【摘要】如今市面上的各种理财产品可谓是层出不穷,让投资者挑花了眼。收益对于理财产品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收益指标,但是理财专家提醒投资者,理财产品的收益指标不可过分注重。

  近来,各类采用互联网手段对接货币基金产品而生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风行一时,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组成一股庞大的“宝宝军团”,成为普通投资者理财的第一选择。除了风险较低、申赎较为便利等特点之外,“宝类产品”动辄过6%的收益水平也是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因素。

  不过某些细心的投资者却会发现,“宝类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往往波动较大,几天时间收益率就可能相差几个百分点,对于年化收益仅5%-6%的产品而言,如此波动可称得上剧烈。

  要理解这样的波动,就必须理解7日年化收益指标本身。目前的货币基金基本采取每日分配收益,将每天的投资收益结转成份额体现在投资者资产中。而所谓7日年化收益率,是将货币基金最近7日的平均收益水平,进行年化以后得出的数据。换句话说,它是一个将短期数据“长期化”后的指标。

  这个指标的便利性在于,可以给投资者一个直观的产品收益概念,但如果投资者仅根据这个指标来挑选产品,则容易一叶障目。原因则是,7日年化收益要真正成为一年投资者可以获得的收益,是基于一年中每天都能获得差不多的收益。而问题在于,在货币基金的运作中,某些短期高收益并不能长期持续。

  例如,由于阶段性市场资金成本上升,货币基金有可能在某个时间段投资某些较高收益的投资标的,当这些高收益投资标的到期结算时,当日的收益就会显得特别高。而根据7日年化收益率的计算规则,此后7天内,该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数据都不会太差。但这样一个短期事件显然无法长期维持,因而7天之后,收益率指标就会回落。这其中,如果有投资者根据“拔高”后的数据投资,便会发现买入后的实际收益与想象中有较大落差。

  其实对于货币基金而言,太过短期的收益指标参考意义有限,相比而言,业绩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则显得尤其重要。拿目前市场热门的互联网宝类产品来说,在笔者看来,看7日年化收益率不如看一个月万份收益均值,后者观测时间更长,更能反映产品管理人的长期管理水平。

  慧择提示:投资理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看到理财的效果不能过于心急。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过分注重收益指标的话,可能会进入投资的盲点,让自己的投资得不到预期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