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禽流感疫情不断蔓延暴露养禽险推行难题

更新时间:2013-05-03 16:27
  【摘要】不断蔓延的禽流感疫情,让广大受灾养殖户倍受打击,H7N9禽流感,如同黑天鹅事件,又一次让养殖者感受到家禽养殖业的风险难测。对此,广大养殖户渴望能够通过购买相关保险来转移风险。

  尽管距离第一例H7N9禽流感患者死亡已经两个月,但是疫情持续发酵,使得本就受“速成鸡”事件影响的国内肉鸡产业,雪上加霜。在市场的恐慌情绪中,鸡、鸭等禽肉价格依然持续下跌。

  量价齐跌倒逼产业链,养殖者不得不处理雏鸡止损,全国养禽业为“H7N9禽流感”埋单。官方数据显示,截至4月15日,肉鸡鸡苗直接损失超过37亿元,活鸡及鸡肉产品销售损失超过130亿元,波及企业和农户4400余万户。

  即便损失如此惨重,农业保险却无力分担。这是因为禽类养殖风险过大,让纯商业性农业保险公司望而却步。但是,政策性农业保险仍然无法满足养殖户的避险需求。

  今年4月份,央行发布《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2)》,报告显示,财政补贴型险种仍是我国农业保险的主要险种。

  自2007年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开办以来,中央财政开始补贴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由于部分地区和领域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导致赔付率居高不下,实际上,很少有保险公司从事养殖保险。即使从事,也仅限于中央财政补贴的养殖品种范畴。

  根据财政部2012年1月下发的关于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通知,如今,中央财政补贴的15个险种,涉及粮、棉、油、糖等多个农业品种。

  其中,养殖品种仅占5个,鸡、鸭等家禽类并不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范畴。

  2012年,占全国养殖险70%以上的中国人保财险,养殖险保费仅有30亿左右,相对其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32.97亿来说,仅占22.56%。即使在30亿的保费中,家禽类保险也仅占其中一小部分。

  这就使得养殖企业和农户投保选择少。目前,只有极个别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开展养殖业保险。

  自2007年开始,最初两年,养殖业保险发展迅猛。但是从2009年起养殖业保险大幅萎缩,保险费收入减少30%以上,2010年进一步负增长约22%。近年来,养殖业保险仍然没有扭转继续下降的颓势,只是下降幅度放缓。

  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庹国柱解释说,鸡鸭养殖保险之所以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主要是因为没有得到中央财政补贴。

  一位业内人士对表示,家禽保险在现实操作中困难很多。一方面,饲养记录、免疫记录、产蛋记录等的不完整性造成保险核定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大规模的鸡、鸭无法有效标识而进行承保,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很容易产生骗保现象。再加上,因养殖户生产管理水平的不同,也容易导致逆向选择。

  除此以外,遭遇重大疫情的时候,中央及地方财政也扮演着“保险”的角色,为养殖者减少损失。这就导致了家禽养殖户的投保意识淡薄。

  现今养禽类的农业保险,能够应对的仅仅是生产领域的风险保障。但现实是,养禽业的损失主要体现在市场交易环节。

  庹国柱认为,这完全是市场风险,目前的养殖险对此无能为力。不过,这就为农业风险管理提出课题:农业保险只管自然风险,管不管市场风险?

  如今,国内只有财政较富裕、愿意补贴保费的地方开办有以鸡类为主的家禽保险,即便是较早推出家禽类保险的江苏,其承保覆盖率也只有7.95%。

  上述业内人士称,不是家禽保险发挥不了作用,而是现在鲜有家禽险可保。如果中央财政不介入家禽保险,商业性保险很难有动力推出此类险种。

  庹国柱表示,考虑到农产品市场流通加快以及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未来家禽养殖领域的保险是否会进一步延伸,还需要政府部门对其中风险进行评估和调研。此外,中央财政该如何支持以及支持到什么程度,这会对养殖户产生多大影响,也需要进一步探讨。

  慧择提示:综上所述,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导致养禽险遭遇推广难,对此,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尽早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让类似的养殖户蒙受巨大经济损失问题不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