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保监会新政 严禁险企“野蛮”生长

更新时间:2013-03-06 08:38
  【摘要】近些年来,保监会出台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对寿险业监管的力度。就连中资寿险公司分支机构的牌照审批也近乎关闭。种种举动背后,体现了保监会严控保险公司野蛮生长的初衷。

  又一家保险公司的筹建申请被判“死刑”。曾经出现在本报去年“近百家保险牌照排队待批”报道中的金色人寿,近日却收到保监会不同意其筹建的批复。这是今年筹建被毙的第一家保险公司,也是近一年半以来被否的第五家待筹险企。

  保监会收紧保险公司准入门槛的迹象已显。不仅如此,就连中资寿险公司分支机构的牌照审批也近乎关闭。可以说,这是项俊波上任保监会主席以来在行业治理上的一剂猛药——严控保险业“野蛮”成长。

  股东资质存“硬伤”
  金色人寿筹建申请之所以遭毙,主要是股东资质被监管部门抓到了“硬伤”。
  这家待筹中的保险公司股东有十家,多数为浙江系实业或投资公司。来自保监会方面的说明是:首先,金色人寿发起人精工控股集团、杭州市财开投资集团不符合《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第十五条关于保险公司股东资格的有关规定;其次,金色人寿可行性研究报告缺乏对市场定位和经营策略系统全面的分析,无法证明该项目具备充分的可行性。
  自2011年7月以来,相继有神力财险、安农农险、三键人寿、大爱人寿等多家保险公司筹建申请被否。“这还只是公示的,被保监会驳回或被不断要求补充筹建材料的待筹保险公司还有很多。”据知情人士透露称,很多保险公司的筹备周期已经长达五六年,至今还未等来保监会一纸批复。
  其中多数原因是这些待筹险企的股东资质不过关。近年来,一批地方民营资本相继涌入保险业,抱团发起设立保险公司。跨界经营的勇气虽然可嘉,财务实力却不敢恭维。这些地方民企,或自有资金不足、或短期偿债压力较大、或没有连续三年盈利。这些都没能逃过监管的“法眼”。

  严控“野蛮”生长
  事实上,不仅仅是严把新设保险公司的准入闸口,就连现有中资寿险公司分支机构的牌照审批也近乎关闭。自2011年11月以来,保监会仅批复了极个别中资寿险公司的分公司牌照。种种举动背后,体现了保监会严控保险公司野蛮生长的初衷。

  慧择提示:综上,小编认为,保监会出台的新政,规范了我国的保险销售市场,完善保险市场的监管机制,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促进我国保险业更好更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