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一位保险代理人的投保心经

更新时间:2017-08-26 04:26
  从1997年买第一份保险到现在,我与保险结缘已11年,拥有17张保单。17还只是主险的数量,差不多每张保单后,我又附加了1~3个纯保障型的附加险产品。

  从初买保险的懵懂无知,到如今成为保险从业者,回头看看自己的保险之路,还真有些故事值得一说。

  一次事故让我重新认识保险

  商务部昨天公布,今年一季度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949家……

  1997年3月,刚参加工作不久,我主动找到代理人买了第一份保险。也许很多人会诧异,居然有人会主动买保险。我属于买保险买得比较早的。当时买保险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随大流,或者被代理人“逼”急了不得不买,属于被动型的;第二类,像我这样主动买保险的,基本都是受了刺激的。我父母的一位朋友家中发生不幸,他们和我年纪相仿的独生女因病猝死。这件事情让我很震惊,原来那么年轻、鲜活的生命竟如此脆弱。我当时很担心,希望能找到一个途径,来增加父母的安全感,免得让他们后悔只要了我一个孩子(上世纪70年代初尚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当保险出现在我们生活中时,我想,这真是一个好东西啊!

  当时的我,有保险意识,却没有保险知识。我的第一份保险说出来可能会被人笑话,一个刚工作收入不高、没什么积蓄的年轻人竟在代理人的推荐下买了一份养老险。
  不久后发生的一次意外事故,让我对什么阶段该买什么保险有了新认识。

  乘坐双层巴士的时候,司机为躲避行人急刹车,导致我的头部狠狠撞在汽车的挡板上,引发脑震荡,被送去医院急救。伤好了,我心中却有一种隐忧——虽然此次事故的医药费由公交公司赔偿,但如果因此留下后遗症,或者是其他交通事故,肇事车逃逸没人赔偿,该怎么办?为什么这个年龄最需要买、最容易负担得起的意外伤害险和意外医疗险我却没有呢?

  看来没有一个专业的保险代理人真是会留下后患啊!我不再相信那位代理人的专业水平了,我向他要来保险公司的产品介绍手册,一个产品、一个产品地研究,自己给自己当保险顾问、选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保险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此后随着收入的增长,我几乎每年都会为自己加保,逐渐拥有了十来份保单,有些知识甚至比好多代理人还专业。同事们买保险时都经常找我咨询,一来二去我被来单位推销保险的一位业务员“盯”上了。他知道我对保险理财很感兴趣,又喜欢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就给我做了很长时间的动员工作。犹豫了一年多以后,禁不住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我在2004年辞去了稳定的工作,成了一名保险代理人。

  买保险不要指望一劳永逸

  我的17张保单,并不是一次性买齐的,最早的买于1997年3月,最近的一张在2个月前。

  在险种上,我逐渐给自己投保了意外伤害险、意外医疗险、重大疾病险(定期、终身)、防癌险、住院费用/补贴型保险、寿险(定期、终身)、养老险等产品,一点点加固防线,目前已涵盖了几乎所有保障领域。我选择的产品形式上既有消费型保险,可以用低保费撑起高保障,又有分红、万能、投连险这样的具有一定投资功能的保险,来抵御通货膨胀、分享资本市场的收益。

  需要强调的是,除了在险种多样性方面为自己修筑完善的保障防线,我也没有忘记在保障额度上添砖加瓦。比如重大疾病方面(包括防癌)的保障,从最初的2万元,已经增加到目前的近百万元。保额的增加,一方面同医疗费用的提高有关,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后续康复费用、误工损失及对未来收入的影响等。再比如我一位客户的同事因意外事故导致高残,丧失了工作能力,那位同事的家庭生活马上陷入困顿。我的客户说这件事让他感受到“残了比死了还可怕”,于是投保了高额的附加残疾意外伤害保险(费率仅为0.6‰)。我自己的附加残疾意外伤害保险保额就有6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