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保监会丁鹏:加强财险管理 加快财险转型

更新时间:2013-01-20 16:10
  【摘要】早在2010年保监会开始针对财险行业的各种问题和弊端提出一系列的监管措施,这也是保监会开始开始着手对非寿险业准备金内控规范进行研究的第一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财险精算处处长丁鹏对财险行业以后的发展和监管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看法。

  2012年3月,《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基础数据、评估与核算内部控制规范》下发实施,通过进一步健全完善非寿险精算的监管制度和机制,促进精算技术和理念融入财险公司的经营管理之中,推进中国财险行业内控机制从资本管理向偿付能力管理转型。

  “非寿险准备金内控规范文件全文一万两千字,是保监会最近在财险监管方面发布的字数最多的规范性文件。由于文件翔实、可操作性强,市场反映很好。据我们了解,有国外的保险监管机构对该文件也产生了兴趣,并对之进行了翻译和研究。”丁鹏补充道。

  2012年5月17日,《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回溯分析管理办法》下发实施,通过对准备金回溯监管进行重点强化,加强了对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评估充足性监管,促进各财产保险公司强化准备金的动态管理和评估,提高准备金评估的质量,规范准备金回溯分析工作。“准备金回溯分析是指利用后续信息对前期准备金评估结果进行评判与分析,通过比较后续评估结果与原评估结果的差异,分析前期准备金评估所用假设、方法与流程的合理性。用《无间道》里的话说就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丁鹏幽默地解释道。

  “比如发生保险事故后,根据产品费率预计要赔10000元,但最后真金白银赔出去的是11000元,或者是9000元。通过回溯分析产生偏差的具体原因,就可以知道之前在准备金评估阶段所用的假设、方法与流程是否准确、合理。这就是回溯监管。”

  丁鹏指出,下一阶段,监管部门将着力引导和促进财产保险业充分认识和有效运用非寿险精算技术,推动保险公司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有效益发展,推动保险行业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建立起风险防范控制体系,有效防范行业风险:
  一是按照非寿险精算基本原理和技术要求,整合和改造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形成与精算技术相匹配的逻辑环境。
  二是充分运用精算技术,加强风险识别、核保、承保、销售、理赔,费用管控、准备金评估及投资等管理,跟踪监测业务质量、理赔管理、风险水平及服务效率,适时调整政策措施,提高应对市场及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
  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着力构建与之配套的统一规范的数据采集、储存、处理的信息系统平台,在数据的有效积累和利用基础上形成完整的行业基准,为非寿险精算技术应用奠定重要基础。
  四是改进财务核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建立更加科学的能够准确反映和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包括产品定价和销售、管理,各类准备金计提和核算管理等相适应的财务核算模式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为精算技术的运用创造有利的基础环境。

  慧择提示:财产保险是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包含了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丁鹏表示,做好财险方面的专型对保险行业整体专型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