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保险公司频繁增资 偿付能力暂时无忧

更新时间:2013-01-11 11:05
  【摘要】为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近年来各大保险公司频繁增资。近日,国华人寿增加注册资本金至20亿元,注资后偿付能力充足率超过200%。伴随近期资本市场的回暖,保险公司净资产大幅攀升,偿付能力暂时无忧。

  2012增资潮
  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国华人寿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9.56%,增资后偿付能力不足的状况明显好转。除了国华人寿,农银人寿近期完成25.92亿元注资,因偿付能力不足而受到的业务管制得以解除。
  此外,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和中华保险分别获得汇金公司和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注资。前者获注资200亿元,其目的主要是适应今后较长时期内支持对外贸易、境外投资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后者注资后注册资本金升至145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150%以上,达到偿付能力充足类公司标准。
  我们粗略统计了2012年增加注册资本金的公司。恒安标准人寿注册资本金从20.62亿元增至23.82亿元;瑞泰人寿注册资本金从7.4亿元增至9.4亿元;利宝保险注册资本金从5.43亿元增至6.375亿元;金盛人寿注册资本金从21.05亿元增至22.05亿元;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注册资本金从18亿元增至21.2亿元;中荷人寿注册资本金从15.5亿元增至17.5亿元;工银安盛人寿注册资本金从22.05亿元增至37.05亿元;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注册资本金从3亿元增至4亿元;中航三星人寿注册资本金从5亿元增至8亿元。
  根据上述统计不难发现,在2012年增资潮中,寿险公司数量明显多于财险公司,尤其是中小寿险公司增资频繁。增资直接补充资本金。

  偿付能力无虞
  为满足赔付要求,保险公司通常追求资金的稳定安全。保险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通常用偿付能力充足率来衡量,而偿付能力充足率是指保险公司的实际资本与最低资本的比率。影响实际资本的主要因素是注资、次级债、分红、投资收益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化。
  保险业2012年中报显示,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太平洋保险、新华保险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30.56%、176.7%、271%和158.76%,均达到偿付能力充足二类标准,偿付能力水平较为健康。一位保险分析师对我们表示,尽管分红损耗了部分资本,但上半年上市保险公司主要是通过浮亏消化、利润增长以及次级债的发行维持了偿付能力水平的平稳。
  从2012年全年来看,4家上市保险公司也都有补充资本的动作,其中3家选择发行次级债:中国人寿2012年6月在境内发行次级定期债务280 亿元;平安人寿在2012上半年发行90亿元次级债;新华保险发行总额不超过100亿元次级定期债的申请也获得保监会批准。

  次级债或仍是首选
  发行次级债和权益类融资是保险公司补充资本金的两种常用方式。两种方式各有利弊,权益类融资会摊薄股东每股收益,而发行次级债公司要支付利息,从而导致利润减少。
  “2013年保险公司的融资仍将以发行次级债为主。”上述保险分析师预测。与次级债相比,权益类融资方式更好,但在股市行情不佳的情况下发不出去(股票)。
  2011年,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次级定期债务管理办法》第二章第九条规定:“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50%或者预计未来两年内偿付能力充足率将低于150%的,可以申请募集次级债。”同时该办法还规定:“募集后,累计未偿付的次级债本息额不超过上年度末经审计的净资产的50%。”
  由于保险公司前些年债券融资较少,所以上述办法中规定的“不超过净资产50%”的额度有较大操作空间。由此也可以推断,2013年发行次级债仍将是保险公司“补血”的主要方式。

  慧择提示:保险公司频繁增资,有效提高公司提升偿付能力水平,笔者认为,险企不仅要通过增资,还要通过发行次级债,来补充险企的资本金,这样可以方便险企的增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