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名人为保险掐架 保险究竟是好还是坏

更新时间:2017-08-28 01:31
  【摘要】随着保险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都进军保险业,很多人看上保险这块高利润蛋糕,不过在民众眼里保险的形象却不怎么好,不光是普通老板姓不相信保险,有些学者、专家也觉得保险不可靠。10月6日,经济学家郎咸平在《财经郎眼》节目中指出“保险业是暴利行业,保险就是搞传销”,旋即引发轩然大波。随即,被草根们冠以“平民理财大师”的刘彦斌反驳说,“保险是生活必需品”。两位专家的口水仗引发了一场大讨论,网民发的微博也呈现两种对立的观点。
  那么,首府市民如何看待保险?近日,记者在北门、团结路、南湖广场做随机采访,发现市民也是褒贬不一。
  “买保险就是防范风险,我们家一年的保费有1.4万元。”刚从那拉提草原自驾游回来的市民刘兴刚,不仅花3000多元给车续保了“全险”,还特别将三者险的保额从5万元追加到10万元。
  48岁的谢玲从2004年就开始买商业险,她说:“单位每年体检,都有同事出状况,一些同事没买商业险,单位都发动大家捐款,可这毕竟是杯水车薪,太被动了。我这个年龄身体开始走下坡路了,有了保险心里踏实点。”
  当然,市民对保险避而远之的理由也不少。28岁的段海龙就说:“我还年轻,身体好着呢,再说现在手头紧,保险的事这几年不考虑!”
  而8月份把一款分红险退保的牛利军觉得,自己每年交1万元,10年交10万元,到55岁时才能领取年金,算了算觉得获利不一定能跑过物价涨幅。
  那么,专业的理财师又怎么看?
  农行新疆兵团分行财富管理中心高级财富顾问马晓春表示,两位专家出现争执是出发角度不一样。郎咸平是从保险不正当的销售方式来否定保险的,刘彦斌则是从保险产品本身的保障性出发得出的结论。
  马晓春认为,家庭理财要力推保险。因为,市民仅靠储蓄、投资收益,远远不够抵御病衰、养老、无劳动收入后带来的种种风险,而保险通过大数法则分散风险,可有效保障市民人身安全、资金安全。目前,大家质疑的是保险的销售方式。一些保险公司通过“跑马圈地”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又奉行业绩为王的考核标准,这些都导致了保险的专业化程度不够,部分销售员没有从客户本身的需求出发。
  慧择提示:保险分为两种,一种是规避风险,一种是理财保值。很多人以为保险就是零风险,就买了很多保险理财产品,其实保险也是有风险的,只是比股票的风险低罢了。买保险既不能太轻信,也不能太保守。一般来说,建议将家庭资产的10%-20%用来买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