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大病筹款、互助计划和保险,哪种方式最靠谱?

更新时间:2022-12-08 19:49

最近,我们的朋友圈又被轻松筹刷屏了,一位33岁的家庭支柱,因为白血病而倒下了,将近30万的治疗费用让整个家庭不堪重负。

面对大病风险,不同选择的结果截然不同。有的人会事先做好准备,选择保险或者互助计划,有的人则是在重疾降临、无力负担时才考虑筹款。

那大病筹款、互助计划和保险之间有什么区别?各有什么优缺点?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这个问题:

大病筹款、互助计划、保险如何选?

理性看待大病筹款

互助计划是怎么回事?

互助计划可以取代保险吗?


1、大病筹款、互助 、保险如何选?

大病筹款、互助计划、保险,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大病带来的损失。

大病筹款是一种事后自救行为,是在患者无力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后,进行一种被动的、无奈的选择。

保险则是一种事前规划,主动规避风险的行为。互助计划与保险类似,也是事前主动管理风险的行为,区别在于互助计划不保障一定能赔,保障效果比保险差一些,优势在于价格便宜,门槛很低10元就能加入,后面会有详细说明。

这三者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是风险理念不同。

其中我们最推荐的还是保险,保障充足、赔付有保障,关键时候最能靠得住。

互助计划也可以选择,毕竟价格便宜,只是不保证一定能赔。对于暂时收入不高或者不想购买保险的人,可以考虑。

大病众筹则是已患病人群的无奈之举,有钱治病谁又愿意乞求别人可怜呢?如果有条件,还是事前尽量做好风险管理,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

接下来详细说一下这三种方式的区别。

2、理性看待大病筹款

众筹最早是在互联网创业领域兴起的,却在大病筹款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以轻松筹的数据为例,成立以来,已经帮助了160多万个家庭,总共筹集了超过200亿的善款。

1.为什么大病筹款这么火?

仔细想来就一个字“穷”,穷病是没法治的。

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普遍都在20-50万,一般家庭难以负担。而且重疾所需的药物大部分都是自费的,医保无法报销,更加重了整个家庭的经济负担。

很多家庭因为治病而耗尽财富,甚至负债累累。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健康保障行业研究报告》,截止2017年,中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达到了388.2万户,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而大病众筹的出现,确实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只要填写募捐信息,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转发到朋友圈,就可以获得好心人的捐助。这让些罹患大病的人群看到了生还的希望,很多人因此活了下来。

2.大病筹款并不容易

个人社交圈小,传播度有限

大病筹款十分依靠曝光度,只有把消息呈现在更多人的眼前,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捐助。而每个大病筹款项目一般只有30天,一般人的社交圈十分有限,短时间难以筹集到足够的善款,有些患者在善款还没筹够时就已经去世了。

造假事件频出,捐款意愿下降

层出不穷的造假事件,让很多人对大病筹款渐渐失去了信心。

一年前红极一时的罗尔事件便是如此,在网上一次募集了20多万为女儿治病,却被网友曝出其在深圳、东莞等地拥有多套房产,记者采访时,罗尔竟毫无愧疚的说“深圳的房子是留给儿子的,东莞的房子是留给自己和老婆养老的。”

造假的事情多了,大家捐款时也越来越谨慎。现在我们身边的朋友,大都只给认识的人捐款,不认识的人,基本很少捐了。

总的来说,大病筹款作为一种事后的应对手段,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对家庭贫困的人来说,帮助非常大。

但是,大病筹款毕竟不容易,如果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事先购买保险或者加入互助计划,就可以更加体面的看病,这样会更好些。

3、互助计划是怎么回事?

大病众筹的刷屏,让人们了解大病要花很多钱,尤其是看到亲朋好友患病后,很多人都开始寻找风险转移的替代方案。

众筹平台便顺势推出了互助计划,从2011年第一家互助平台抗癌公社成立以来,网络互助平台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

1.那互助计划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互助计划,顾名思义,就是互帮互助,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以当下热门的大病互助计划为例,用户缴纳少量费用即可成为此计划的会员,如果有会员不幸患病,就可以按照“一人患病,众人均摊”的原则,获得一笔互助金。

在这个模式下,每个参与者都有双重身份,既是捐助者,也可能是获捐者,通过帮着别人来换得被帮助的机会。

2.为什么互助计划能够兴起?

看病难看病贵是整个社会的痛

虽说有医保托底,可一旦罹患大病,高额的医疗费用还是让很多家庭一贫如洗。人们需要更多更好的医疗保障,而高额重疾保险费用让不少家庭望而却步。

价格便宜且能转移一定的风险

根据水滴互助和轻松互助官方平台的数据:

水滴互助,成立以来已经有964位患者获得救助,总计获捐超过1.18亿元,人均12.24万。

轻松互助,成立以来已经有682位患者获得救助,总计获捐超过1.49亿元,人均21.85万。

平台的参与门槛也很低,多数平台只用10元钱就能参与其中,分摊高达30万的互助金。这样很多之前买不起保险的人看到了希望,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

也有很多人抱着尝试的态度加入互助计划,“10块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亏了就当是做慈善了”,这种用户也不在少数。

4、互助计划可以取代保险吗?

有人可能会问,有这么便宜的互助计划,还需要买保险吗?

答案是,仍然需要。关于保险和互助计划的区别,我们整理了一个表格:

1.缴费方式不同

购买保险产品时,只有缴纳了保费才能获得保障,是典型的“前付费”方式。这种方式的价格公开透明,多少钱能买多少保障,都是一目了然。

互助计划则是典型的“后付费”模式,比如水滴互助的中青年抗癌计划:

向账户充值9元就可以成为会员,获得30万抗癌互助金

当有会员发生约定的大病时,全体会员共同分摊,每次最多分摊3元

当账户余额不足1元时,需要继续充值,否则就会失去受助资格

互助事件发生后,会员集体为受助者分摊费用。虽说事前会缴纳一小部分费用,但不改变其整体“后付费”的性质。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具体要交多少钱,客户事先并不清楚。

我们以《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06-2010)》中男性25种重疾发生率为依据,粗略的估算了一下费用。

查表可知,30岁男性的发病率约为0.09%,50岁男性的发病率约为0.80%。

假设会员全部为30岁男性,要想获得30万的互助金,每人每年需要分摊270元;如果都是50岁男性,每人每年需要分摊2400元。

2.互助计划不一定能够赔付

对于保险合同来说,一旦签订,就产生了法律效力,保障条款和保额也不会随意变更,发生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时,保险公司是必须赔付的。

而互助计划的缺陷就比较明显:

首先,即使加入了互助计划,也不一定能够获得保障,各互助平台都在页面上明确标明了,轻松互助甚至直接表明了“轻松互助不承诺给付补偿责任”。

其次,赔付金额是不确定的。以水滴互助为例,会员每次分摊最多3元,要凑齐30万的赔偿,参与人数最少要在10万以上,如果只有5万最高可以获得赔偿就只有15万。

最后,公约有可能被修改,这一点在会员公约中有所体现。比如水滴互助:

3.互助平台不受监管,可持续性存疑

保险公司运作过程中,很多方面都要受到银保监会监管,比如:注册资本、责任准备金、分支机构的设立、偿付能力、市场行为、新险种开发等,基本不会出现兑付问题。

网络互助平台则不受银保监会的监督,资金管理、风险控制等都要靠自律,如果处理不善,很可能像P2P一样崩盘。

2017年1月,保监会就网络互助平台的虚假宣传问题,展开整治,网络互助平台就出现了一波倒闭潮,倒闭数量超过三分之一,轻轻互助、比邻互助、萤火互助等知名互助平台也在其中,其脆弱性可见一斑。

4.理赔流程和成本也不同

理赔的流程两者也有明显的区别,对于保险来说,理赔的过程一般是4步:报案、提交资料、审核、赔付。

互助金的申请大体的流程也是这样,但有两点不一样:

互助金通过审核后,需要将个人情况公示7天,如果其他会员没有异议,才能获得互助金的捐赠。这种方式,虽说能够避免一定的造假情形,但对用户来说毫无隐私可言,相比之下,保险的隐私保护就强多了。

如果发起互助,就要缴纳数千元的调查费用,最后不管有没有通过互助申请,这笔钱都是不退的。而保险理赔过程的调查费用,都是由保险公司承担的。

5、我们说:做好风险管理

面对不同风险时,每个人的选择不同,大病筹款、互助计划、保险则对应三种不同的态度。三者中,保险无疑是保障效果最好的,互助计划次之,大病众筹则是一种事后补偿。

我们建议,不管怎样,都还是要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如果暂时没钱,可以考虑先买价格便宜的医疗险和意外险,10万保额的小蜜蜂也就25块钱。重疾险可以等有钱了再买,也可以先买个大病互助计划托底。

另外,其他保险都可以不买,国家医保是一定要买的,作为国家福利性质的保险,医保是抵御疾病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作用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