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大监管”之后 险资深入实体经济做好“稳定器”

更新时间:2018-01-08 10:32

  【摘要】回顾2017年,中国保险业经历了可谓雷厉风行的“大监管”。同时,保险业也在积极拥抱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技术。百马奔腾,纵横有疆,期待“乱哄不再”的新格局,早日到来。


  控风险治乱象 罚款超亿元

  2017年是中国保险业的“大监管”年。在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监管思路下(即“1+4文件”指示),保监会从“控风险、治乱象、补短板、支持实体经济”四大路径展开整肃。

  这一年,保监会共发出37份监管函,比2016年增长131%。包括君康人寿在内,全年有逾30家险企因“三会一层”运作、内控合规与股权结构等问题遭受 处罚。包括各地保监局在内,保监系统共开出925张罚单,罚没金额超1亿元,也远超2016年的7836万元。

  这一年里,加杠杆的激进举牌几乎绝迹,投资风格也从此前的“多数财务投资+个别谋求控股”变为以长期财务投资为主。

  2017年的4月1日和10月1日,76号文件(《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和134号文件(《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 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先后实施。不仅中短期万能型理财产品被限制销售,以“快速返还”为卖点的年金险,其首次生存金返还也被限制在保单生效5年后。 10月,74家寿险公司有26家的原保费同比下降。其中,安邦人寿降幅高达99.76%,和谐健康和前海人寿等险企降幅均超50%。

“大监管”之后 险资深入实体经济做好“稳定器”

  权益类投资有望回升

  伴随着监管持续引导险资回归本源,按照“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思路,2017年险资运用渠道日趋合理,在多项政策加码的背景下,这一趋势在2018年还将继续深入。

  机构人士预测,目前国内险资权益类投资占比较国外发达市场(占比个位数)仍高,因此继续提高配置比例可能性不大。由于对蓝筹股的乐观预期,且监管层限制的是快进快出的投机行为,因此险资大幅弱化这一投资的可能性较小,但南下有可能继续加码。

  服务实体经济将会是险资作为长期投资的一大方向。实际上,保监会2017年一口气出台了4项相关文件,包括服务“一带一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 见、投资PPP项目意见,以及通过债权投资计划形式投资重大工程的支持政策。截至11月底,险资通过债权计划、股权计划等方式,直接投资国家重大基础设施 建设等工程累计金额超过5万亿元。


  互联网科技、大健康成新机遇

  由于过往的“冲规模”大卖,中短期万能险在2017年大幅减少,穆迪研究报告更认为,2018年-2019年将迎来退保率的峰值,“相关险企仍面临利率上升情景下潜在的高退保率风险。发展长期期交业务,调整资产负责匹配度等结构调整,仍是险企转型的紧迫任务。”

  随着人口老龄化、二孩政策放开,聚焦大健康与大养老,构建保险生态圈成为方向。据悉,计划在2017年底前启动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有望在2018年实现。中保协调研显示,针对该养老保险,36个大中城市有购买意愿的职工人数比例将达到57.8%。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近日提及,除了继续推动行业监管外,2018年还要加大对大数据等金融科技运用,以提升保险监管的信息化水平。2017年,众安在线完 成IPO成为保险科技第一股,腾讯“微保”上线,“阿尔法保险”等多款智能保顾走红,预示“保险互联网化”已经来临。


  慧择提示:在激进举牌得以遏制,险资来源、注资方式、股权结构等被规范管制后,险资通过多元方式改善收益,并持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将是未来的主流趋势,保险资金对实体经济“稳定器”和“安全阀”的 作用将更突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