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险企净利润普降 新业务含金量提升

更新时间:2017-04-06 16:37
  上市险企2016年成绩单展现于公众眼前。从各家保险公司数据来看,受到利率下行及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多数险企净利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而在经历过结构优化的调整后,新业务含金量逐渐在提升,也在给保险公司带来新的机会。

  投资收益下降“拖累”净利
  2016年,险企继续开启保费上涨模式。其中,中国人寿保费规模超过4000亿元,报告期内,实现已赚保费人民币4262.3亿元,同比增长17.6%。同期中国人保实现保费收入4398.74亿元,同比增长13.3%;中国太保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340.18亿元,同比增长15.1%;新华保险2016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人民币1125.60亿元,同比增长0.6%。
  但与此同时,净利润的下滑也成为多数上市险企面临的问题。除中国平安的净利逆势增长外,其他上市险企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具体来看,平安人寿实现净利润为244亿元,同比增长6.3%。而同期中国人寿归属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1亿元,同比下挫45%;新华保险实现归属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亿元,同比减少42.5%;太平洋人寿去年85亿元的归属公司股东净利润则同比缩水19.3%。
  论及净利润下滑的原因,多家险企均指向“投资收益下降及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事实上,纵观2016年保险行业投资收益率5.66%,较2015年下降达1.9个百分点。而年报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寿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3%、5.2%、5.1%、4.56%,较2015年下降2.5、2.1、2.4、1.8个百分点。

  继续发力业务结构调整
  尽管净利润增速略显暗淡,但与此同时,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各大上市险企在“新业务”方面却焕发生机。以平安人寿为例,2016年,其一年新业务价值为508.05亿,同比增长32.2%。而如果相较于使用“偿二代”口径前,2015年一年新业务价值308.38亿,同比增速则高达64.7%。
  同期中国人寿年报显示,公司一年新业务价值为人民币493.11亿元,同比增长 56.4%,实现了两年翻一番。此外,新华保险一年新业务价值为104.49亿元,同比增长36.4%;太平洋人寿一年新业务价值则为190.41亿元,同比增长56.5%。在业内人士看来,“新业务价值”更多地也反映了一家寿险公司经营能力和业务拓展销售水平。
  此外,伴随着理财型产品在市场上的收缩,多家大型寿险公司亦提出大力推动长期期缴业务和保障型业务发展。在2016年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人寿总裁林岱仁表示,公司调机构的成果已经显现,新单保费中,首年期交保费为人民币 939.45亿元,同比增长51.8%,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为人民币 513.78亿元,同比增长 59.0%,自上市以来期交保费首次超过趸交保费。
  同样在调结构道路中“奋进”的还有新华保险。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新华保险首年期缴业务236.85亿元,同比增长41.3%;从年期结构上看,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缴保费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23.2%;续期业务止跌回升,增长9%。公司期缴业务引领增长,续期拉动发展模式初见端倪。
  对此,新华保险董事长兼CEO万峰指出,公司正调整保费结构,让续期保费来拉动总保费增长;重点发展养老、医疗、健康、一般寿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以保障型产品引领业务增长。林岱仁亦表示,2017年调结构策略将继续保持,此外还要加大保险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原来公司只做分红险,现在分红险、传统险、万能险各项业务都在发展,充实业务产品结构。”

  尽管净利润增速略显暗淡,但多家保险公司仍在调结构道路中“奋进”,亦提出大力推动长期期缴业务和保障型业务发展,以保障型产品引领业务增长。促进公司保险产品结构的调整,实现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