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尽管今年3月份,保监会曾下发“紧箍咒”约束高现价万能险产品,但半年来这类产品销售势头依然火热。而资本市场不断举牌的高调行径,让保监会再次采取措施,要求各
人身险公司报送2016年1月至6月万能险业务数据。
万能险区别于其他险种的最明显特征是结算利率,也就是保险公司需要支付给保户的具有刚性兑付性质的资金成本。由于万能险的高现价特征,保户的持有期间一般较短,更多以投资理财的目的持有。根据保险业协会披露的规模保费数据,若用“保户储金及投资款”占规模保费的比重表示万能险在行业规模保费中的贡献,该指标已经从2013年的22.9%提升至今年上半年的35.5%。
针对这样的行业激进现象,今年3月,保监会曾专门发布《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
人身保险产品的有关通知》,将中短存续期产品的范畴从产品实际存续期间由不满3年扩大至不满5年;保险公司中短存续期产品年度保费收入应控制在公司投入资本和净资产较大者的2倍以内;存续期限不满1年的中短存续期产品立即停售。
对于“紧箍咒”下发的原因,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主任袁序成认为,“中短存续期产品顺应需求,并具有收益稳定、透明度高、销售误导少等特点,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但由于各保险公司发展策略有所不同,经营管理水平也存在差异,个别公司面临资产负债不匹配、现金流不足的风险隐患。”
今年4月以来,相比之前,万能险虽有所降温,但依靠万能险做大保费规模的现象依然存在。保监会公布的1月至6月保户投资款数据显示,上半年万能险规模保费同比去年仍然有超过100%的增长。
近期不少险企在资本市场上高调举牌的行为,更是引发了市场关于险资杠杆率的担忧。
或许是出于对风险隐患的担忧,据报道,保监会近期又再度向行业内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人身险公司报送2016年1月至6月万能险业务数据,主要填报各预期存续期限下的规模保费收入和产品情况,摸底资产负债匹配及利差等具体现状。
据媒体披露,与保险公司按月填报的常规数据不同,此次监管层要求上报的数据更为详细。根据要求,各
寿险公司要将3年以内、3年至5年、5年以上等各档存续期限下保费排名第一的万能险产品上报,上报的指标包括规模保费收入、险种类别、最近月份的结算利率、所对应万能险账户的收益率以及对应万能险账户主要资产的配置品种前三位。
这样全方位的摸底行径,用意不言自明。一位保险业内人士表示,保监会想清楚掌控目前万能险产品的流动性风险、资金运用风险、资产负债错配风险以及利差损风险。
慧择提示:今年3月,保监会针对行业里激进行为,下发了整顿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的通知,而在近日,资本高调举牌的行为让保监会再次采取措施,要求险企送报上半年万能险的数据,全面摸底万能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