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健康保险+健康管理”模式不断升温

更新时间:2017-08-26 18:39
  【摘要】一直以来,健康管理都是健康保险业务的热门话题,随着健康保险市场热度不断提升,各家公司也加大健康保险创新力度,“健康保险+健康管理”的业务模式不断升温。保险公司经常将健康管理作为健康险业务拓展的工具,作为健康保险产品创新的形式,还用作VIP客户增值服务手段。

  为了推动商业健康险市场发展,国务院制定健康保险支持政策,明确鼓励开发健康管理服务相关的健康保险产品。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中的地位格外突出。但是,回顾健康管理多年来的发展路程,健康管理表面上轰轰烈烈看上去很美,但实际的市场状况仍然明显受到局限。保险业的健康管理,依然在探索中。

  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机遇
  1、健康服务业前景广阔,各省市加快步伐。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健康服务业的内涵外延。国家发改委等10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要求加大政府投入和土地、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建设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医疗、养老、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和公立机构改革。
  浙江、陕西、江苏、福建、吉林、河南、山西等省市都加快了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步伐。2014年12月,浙江省健康服务业项目推介会隆重举行,共推出健康服务业项目214项,项目投资总额约为2090亿元,涉及社会办医、健康旅游和文化、健康养老服务、健康管理服务、健康相关支撑产业、中医药保健服务和健康信息服务7个领域。
  2、商业健康保险重任在肩,剑指健康管理。
  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市场体系完备、产品形态丰富、经营诚信规范的现代商业健康保险服务业。鼓励商业保险机构积极开发与健康管理服务相关的健康保险产品,加强健康风险评估和干预,提供疾病预防、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养生保健等服务,降低健康风险,减少疾病损失。
  3、健康管理产业前景广阔,保险优势独一无二。
  中国健康管理行业发展异常迅猛,根据规划,到2020年,中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其中健康管理相关服务业将突破1万亿。截止2013年中国已有超过6000家各类专业健康管理机构,其中有数家已经获得数千万美元巨额投资。预计境内外资金超过10亿美元会投入中国的健康管理行业。
  中国健康管理公司主要依靠高端客户或个别企业来买单,消费群体过小,使得产业发展很慢。保险行业的海量客户群体、资金实力和健康保险管理经验有着巨大的行业优势。

  健康管理面临的挑战
  1、行业发展基础薄弱,供给严重不足。
  当前我国健康管理服务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健康管理缺乏统一认识,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供给不足,供求矛盾突出,即便在大中城市也没有做到全面覆盖。行业鱼龙混杂,无序竞争,对人们的健康消费没有形成实质性的帮助。东部地区在人才供给、经营服务理念和业务水平等方面,总体上优于中西部地区。
  以健康管理服务相对成熟的北京市场为例,一家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公司一年最高服务容量一般也就一万到两万人,满足北京两千万人口至少需要1000家健康管理机构。截至2012年底,北京市从事健康管理服务的机构仅300家,其中大型国营和民营机构只有150家左右,其它均为小型的健康管理机构,最多也只能为250万人提供服务,无法全面满足北京市民的需求。
  2、行业先天不足,缺乏学科理论与技术标准。
  健康管理是一门从西方引入的新兴学科,国内缺乏系统研究和数据资料,缺乏精准、权威的理论支撑。健康管理的机构、学科建设滞后,科研与学术研究薄弱。尚未建立健康管理的整体行业标准与规范,健康信息数据管理没有统一标准,健康评估、维护、管理没有统一标准,技术装备、手段参差不齐,行业服务没有统一规范。对健康管理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应用不够,服务模式与路径陈旧。
  3、行业服务内容单一,价值链不完整。
  中国健康管理行业的市场还不成熟,大多数还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况。目前全国已经有几千家健康管理公司,但大部分都以体检为主要营业项目。
  目前具有一定规模,能够系统全面进行健康管理的服务机构还是凤毛麟角,在科学的健康评估能力,有效的健康干预手段,完整的网络支持平台,医疗机构的合作支持等方面都还存在不足。对于以人的“个性化健康需求”为目标,建立系统、完整、全程、连续、终身解决个人健康问题的服务体系,中国目前仍处于萌芽阶段。
  4、政府部门投入不足,社区医疗机构无法发挥作用。
  由于国家投入不足,医院、社区医疗机构作为健康管理的落实单位,普遍存在以药养医的问题,仍是以疾病诊治为重点,投入在预防保健、健康促进方面的精力不够。社区医疗机构没有系统的健康管理工作流程,无法发挥健康守门人作用;缺乏可以量化的生活干预手段和疾病管理工具,无法行使慢性病管理功能;社区健康管理更多的是迫于政府的要求而开展,还仅仅停留在科普宣传上,还没有具体的措施,对人们缺乏吸引力。

  保险业健康管理战略
  根据我国健康管理的现状,配合我国医疗体制的发展变化,保险行业应积极参与健康产业,构建由健康管理、健康产品、管理式医疗、药品供应、体检等多产业组成的健康服务链、价值供应链和利益共享链,发挥销售人员队伍、精算技术、信息技术、资金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优势,搭建健康管理服务网站,建立线下医疗服务网络,合作生产健康医疗产品,在个人营销市场、高端客户市场、社区市场、企业市场、政策保险市场,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健康体验,达到提高客户粘性,延长产业链,促进保险主业的目标。

  保险业健康管理服务
  1、搭建健康平台,吸引海量客户。
  保险行业搭建健康管理平台,包括健康档案管理、健康评估、健康促进、健康咨询、激励机制等服务;针对客户的不同情况,分为免费和付费两个层面,提供相应的健康服务,对接每一位客户的健康需求;针对接触客户的不同场景,通过电子化手段,以APP、网络、可穿戴设备、电视等形式,快速推广健康平台;通过性价比高的服务,快速形成保险行业健康管理的品牌,达到吸引客户、留住客户的目的。
  2、提供贵宾服务,争夺高端市场。
  开发基因检测或单病种健康产品,根据客户基因检测和体检的结果,结合客户未来主要的慢性病发展趋势,向客户推荐相应的健康保险产品;通过客户个人健康档案,给予针对性指导和反复跟踪,帮助客户解决健康、生活上的问题;以国内外领先的医疗机构为依托,提供权威的专家资源库、专业的健康咨询、绿色就医通道、上门服务家庭医生、保健养生与调理等全方位服务,为高端客户创造价值。
  3、占领社区管理平台,强化地利优势。
  很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验都已证明,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平台开展健康管理非常有效。截至2008年,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98%的市辖区都已经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共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3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0224个。
  保险行业以开展健康教育为突破口,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为社区居民开辟一个线下的健康管理场所,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健康平台,为客户提供更深入的健康管理服务,提升社区居民的健康观念。在向居民普及健康知识的同时,建立融洽的交流关系,取得更多客户的个人和家庭信息,再针对客户需求推荐保险产品。
  4、建立企业EAP计划,加强关系营销。
  据了解,目前世界500强中相当数量的企业建立了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即“员工帮助计划”。华为公司于2008年首次设立首席员工健康与安全官,以进一步完善员工保障与职业健康计划。除此以外,华为还专门成立了健康指导中心,规范员工餐饮、办公等健康标准和疾病预防工作。一大批外资企业尤其是IT企业,如惠普、摩托罗拉、思科、爱立信、可口可乐、杜邦、宝洁等,纷纷启动了它们在中国的EAP项目,对公司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进行管理和监督。
  保险业参与企业的健康管理,帮助企业建立EAP计划,运用保险业的医疗资源和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健康管理网站或在企业设立医务室,对企业员工提供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健康服务,控制职业危害,不仅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提高员工对企业福利的满意度,还能减少企业的医疗费用支出,加强企业与保险业的紧密合作,同时可以深化职场营销的渗透,获得优质个人客户。
  5、推行全员择优培训,建立专业队伍。
  2005年我国才设立健康管理师职业,到目前国内尚无一家医学院校设立培养专业。现在的健康管理师都是经过培训机构短期培训,获得健康管理师职业证书,就可以在健康管理机构担任健康管理师。

  保险业推广健康管理的优势
  1、创立保险业医院,占领优势资源。
  保险业采用参股、购买或投资的方式,在全国创办保险业医院,可以是中心医院或社区医院,达到几个目的:有效地评估病人和实施健康管理;为客户提供优惠的医疗服务;在与医院信任的基础之上,建立管理式医疗模式,开发新型的健康险产品;与政府主管部门建立良好作关系,获得社保医疗数据;提升防范逆选择的能力;拓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
  2、利用精算优势,预测投入产出。
  我国人口基数大、医疗条件落后,推行健康管理体系不仅需要广泛收集专项数据,更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利用。现在制约当前我国健康管理发展的瓶颈,正是发病率和患病率的计算、健康管理效果的评估、成本效益的分析。面对庞大的健康教育与促进对象,要想有效地整合分析特征数据,并对管理效果进行量化测算,需要精算技术的支持。
  保险行业拥有大量的精算人才,在特征模型分析、经验数据分析等方面,具有过硬的技术资源和丰富的精算经验,可以对健康管理的投入产出进行详细测算。这对持续稳定投入资源、扎实推进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3、加强信息化管理,提高产业话语权。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主要有三类: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体检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目前这三大类信息系统还没有较好的整合。随着国家健康管理相关标准的设立和国家健康数据中心的建成,健康数据资源将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核心资源和共享资源,必将促进健康产业协调发展。
  利用保险业在客户数据、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资源,以IT信息管理技术为基础,开发整合内外信息资源,建立健康管理业务核心系统;以服务管理为模式,获得客户全部健康信息,实施全面健康管理;以网络管理为平台,深化与医院、体检机构、药厂、健康厂商的合作。通过数据分析,为保险业、医院、政府医疗主管部门提供数据分析和咨询服务;帮助政府制定健康管理规划,确定健康管理行业标准,优化医保方案。
  4、深化管理式医疗,探索医改新模式
  管理式医疗保险就是将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成功集合的一种组织形式。保险业与网络医院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借助大病保险、企业医疗保险、保险业个人医疗保险的大量病源,与网络医院合作控制医疗费用。如果医疗险赔付额度小于净风险保费,盈余部分由双方按约定比例进行分配;反之,如果赔付额度大于净风险保费,亏损由双方按约定比例进行承担。
  在条件成熟的地区,保险业可考虑全面推行管理式医疗,探索医改新模式。保险业向网络医院支付“人头费”,为参保人群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当病人需要做重大治疗项目时,由保险业和病人共担费用,将费用支付给医院。保险业为病人指定医生和医院,病人按规定程序找指定的医生治病时,可享受优惠。保险业联合医院对医生的行医过程进行复查。

  慧择提示:健康管理作为一个产业,不仅需要产业政策扶持,而且与健康管理产业相关的配套措施有关联,保险业要发挥现有培训资源优势,和国家行业协会合作,取得健康管理培训资格,建立健康管理培训标准,优先培养保险业销售人员的精英,获得健康管理技能,争取健康管理的先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