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券商资管需打破“只赚规模不赚钱”现状

更新时间:2017-08-25 11:56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资管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如今的券商资管业务领域极大拓宽。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券商资管业务还需要注重创新,并关注盈利水平。

  在金融混业经营的大方向下,业务空间的快速打开让证券公司传统四大业务之一的资产管理从“配角”走向前台。短短两年,券商资管业务管理资产规模已近8万亿元。但在规模剧增的背后,券商资管业务却依然难以摆脱“影子银行”的尴尬,主动管理能力偏低、创新产品较少、通道业务“独大”,使得券商资管难以真正与信托、基金等行业分庭抗礼。如何打破业务链中“资金”和“项目”两头在外的状况,如何整合证券公司内部资源、发挥特色优势,将是提升券商资管业务“含金量”的要点。

  与之前主要定位于二级市场投资不同,如今的券商资管业务领域极大拓宽。然而,相较于信托搭上房地产等行业的“顺风车”快速壮大,近两年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让本就进入时间较晚的券商资管难以大展拳脚。于是,证券公司更多选择通过通道业务等被动管理业务来拓展资管规模。截至2014年底,券商资管被动管理产品规模达到65971亿元,而主动管理产品仅有6571亿元,两者相差十倍。有业内人士戏称,券商资管是“只赚规模不赚钱”。事实上,即便是被动管理产品,肯定还是赚钱的,只不过与信托相比,券商资管的整体营收水平却与其规模不太匹配。2014年,7.95万亿元管理规模的券商资管业务为证券公司贡献124.35亿元收入;而在2012年,管理资产规模7.47万亿元的信托业就实现638.42亿元收入。

  与信托公司相比,客户和项目资源是证券公司的重要优势。经纪业务形成的客户群,投行业务带来的项目需求,这些是信托公司无法比拟的。但与信托业务是信托公司的主业不同,资管在证券公司业务中的占比一直很低。在很多证券公司内部,资管部门的主要工作是辅助其他业务利润单元,而近两年资管业务的快速成长,让很多证券公司内部应对不及,在业务定位、人员配备、内部制度建设等方面都有待重新梳理。据了解,某大型证券公司资管部门员工50多人,管理着近2000亿元的资产,同时还要承担公司内部其他工作。

  “证券公司之间比排名,要的是管理规模、创新产品,却很少有人问盈利水平、问主动管理产品的占比。”某证券公司资管部门负责人表示,一定程度上,业态环境让券商资管部门及一线人员没有精力也没有太大动力去将业务做深做精。“行情一起来,经纪、投行、自营都是日进斗金,资管更多时候是配合。”现实中,真正发挥券商在资产管理领域的优势、形成证券公司传统业务间的合力,迫切需要各家券商在内部层面进行整体推动。

  完善业务模式,形成利润增长点,是券商资管面临的另一问题。“油门、刹车很重要,但把握好方向盘更重要。”一家大型券商负责人坦言,伴随着通道业务收紧、券商牌照逐步放开,券商资管转型迫在眉睫。“资产管理,说到底是风险管理,高收益对应高风险是题中之意。即便现阶段刚性兑付仍然存在,加强主动管理也应成为券商资管重点发展方向。”尽管未来刚性兑付的打破成为业内共识,但现实操作中,谁都不想成为“第一家”,作为“后来者”的券商资管则更为谨慎。据了解,与结构化产品和非标产品占据信托产品较大比例不同,目前在券商资管主动管理产品主要以债券等标准化产品为主,部分产品包括中小企业私募债等创新产品,非标产品则是非常之少。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国内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资产证券化的推进,为券商资管主动管理创造了空间;另一方面,创新业务发展倒逼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可计量化风险管理模式的建立应提上日程。

  “管理费率,主动管理和被动管理之间能差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提升主动管理能力,这不只是盈利多少的问题,也是增强证券公司整体实力,让国内券商成为真正的投资银行的必由之路。”关于券商资管的未来,深圳一家中型证券公司负责人如此展望。

  慧择提示:目前,券商资管业务领域不断哭道,利润增长较为迅速。与此同时,券商资管还需要完善业务模式,在内部层面进行整体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