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4)》出炉

更新时间:2015-03-02 13:49

  【摘要】2015年2月13日,中国保险学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共同举办《保险蓝皮书: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4)——建设世界保险强国新方位》新书发布会。那么该报告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呢?

  近日,由中国保险学会和特华博士后工作站联合组织编写的《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4)——建设世界保险强国新方位》出炉。报告旨在通过对中国保险业和保险公司的年度竞争力进行深度研究和评析,为提升中国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决策参考。

  报告指出,发展民生保险,增强财产保险的软实力,是提升财产保险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相比其他金融产品,人身保险产品在功能、价格和收益等方面具有较高竞争力,且随着新型城镇化开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利率市场化等重大机遇,其发展潜力巨大,其中以商业健康保险为代表的保障型产品的推广以及对养老产业的加大投资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财险附加费率偏高
  2012年,中国财产保险业实现净利润257.36亿元,同比增加24.9亿元,增长率为10.7%;ROE为11.68%,尽管同比下降3.18个百分点,但仍然维持两位数以上的高回报率。综合成本率为97.2%,比历史低点的2011年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其上升主要源于经营费用的增加。
  2013年,中国财产保险业实现承保利润22亿元,同比下降82.47%,下滑幅度较大。2013年的综合赔付率和综合费用率“一升一降”:综合赔付率 64.3%,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综合费用率35.3%,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综合成本率为99.6%,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其上升主要源于赔付支出的增加。2013年,中国财产保险业实现净利润268.25亿元,同比增长4.23%;ROE为10.68%,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高回报率。
  2012年,中国财产保险业的市场绩效指标仍然明显高于工业化国家财产保险市场的数据。当年,美国财产保险业的综合成本率为103.2%,承保业务继续全行业亏损,依靠投资收益才实现了约6.9%的正ROS,明显低于过去24年8.9%的平均值。同期,G7和澳大利亚财产保险业的整体ROE约为5%,明显低于中国11.68%的数据。2013年,中美两国的财产保险业市场绩效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中国财产保险业的综合成本率接近100%,承保利润空间大幅压缩,而美国同期的综合成本率降至95.7%,开始进入承保周期的繁荣期,当年的ROS也升至14.6%的高位。
  众所周知,保费费率一般由纯费率和附加费率构成,纯费率的主体是期望损失率,附加费率主要包括费用率、预期利润率等。如果忽略利润的因素,那么综合成本率可以看成是毛费率,综合赔付率可以视作为纯费率,综合费用率可以当成为附加费率。
  2011至2013年美国综合费用率分别为综合成本率的26.4%、27.8%和29.9%,而中国对应的比例分别为35.7%、36.9%和 35.4%。一般来讲,财产保险的附加费率占毛费率的比例大约为20%~30%,美国的附加费率符合这一标准,而中国的附加费率偏高。既然附加费率占比偏高对应的是纯费率占比偏低,也就是说期望赔款的占比偏低,那么全面提升中国财产保险业市场绩效的途径显而易见。

  发展民生保险是提升财险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发展普惠金融”,具体到保险业而言,就是要扩大保险的覆盖面,让保险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扩大财产保险覆盖面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发展民生保险。
  近年来,在政策的鼓励与支持下,农业保险、校方责任险、农房保险和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等民生保险产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中国农业保险业务规模迅猛增加。2007年中央财政开始用财政补贴的方式直接介入农业保险。到2013年,中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306.7亿元,规模稳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主要农作物承保面积突破10亿亩、保险金额突破1万亿元、参保农户突破2亿户次。农业保险不仅扩大了保险在农村地区的覆盖面,而且使农民的日常生产活动享受到了现代风险保障体系的庇护。
  校责险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市场的重视。目前,我国已经有20多个省市实施了校责险,覆盖范围不仅包括上海、北京和深圳等发达城市,而且也涵盖四川、吉林等中西部省区。实践表明,校责险在维护校园稳定、促进教育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部分省份基本实现农房保险全覆盖。经过7年的探索,全国共有20多个省市开展了农房保险业务,2012年农房保险保费收入已经达到5.1亿元,浙江、福建、广西、广东和西藏等省区实现或者基本实现了全覆盖。2006年之后,通过保险手段,农房灾害风险开始了市场化的风险转移,取得了明显的民生效果。
  迄今为止,全国许多地方根据当地实际情形,开拓出了灾责险多种多样的模式,最具代表性的模式包括福建上杭模式、江苏苏州模式、湖北襄阳模式和甘肃模式。通过开展灾责险作为一般财产保险和政府救济的补充,能够为他们提供更为充足的保障,使得其能在灾后迅速恢复生产和生活的正常秩序,使得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参与方分工更加明确。

  人身险蕴含的三大竞争力:个性、价格、收益竞争力
  人身险作为一种特殊的个人和家庭的理财工具,和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理财产品相比,具有独特的个性竞争力。第一,保险产品是一种二元化的理财产品,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理财需求 。第二,长期的年金保险产品,有助于实现生命周期内财富的跨期配置,实现个人消费在各个年龄阶段的最优水平,同时可以为长寿风险提供充分的养老融资安排。第三,保险产品能通过独特的税收减免政策,充分发挥其理财成本优势。第四,保险产品具有融资的附属功能。
  寿险费率市场化预示的价格竞争力。2013年8月2日,保监会下发《关于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具体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放开普通型人身保险预定利率,将定价权交给公司和市场。普通型人身保险预定利率由保险公司按照审慎原则自行决定,不再执行2.5%的上限限制,但该通知只适用于普通人身保险,分红保险和万能保险仍坚持原有定价利率上限的规定。二是明确法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标准,强化准备金和偿付能力监管约束,防范经营风险。改革后新签发的普通型人身保险保单,法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不得高于保单预定利率和3.5%的小者。
  短期来看,寿险利率市场化新政策实施后会造成普通人身保险保障成本上升,利差减少,对新单的新业务价值具有一定影响。由此也可能引致退保,及将新保单替代旧保单的现象,对保险公司资产配置和现金流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期来看,这无疑是一项必然趋势,将增加保险公司未来年金产品的价格优势,促进传统保障型保险和年金产品的发展。保障是保险行业的独特优势。
  险企投资渠道拓宽创造的收益竞争力。2012年,中国保监会主导进一步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保险资金运用全面开放。具体内容包括:保险资金可投资理财产品等类证券化金融产品;基础设施债权计划规模有望继续提高;另类投资规模或提升资产久期更为匹配;无担保债放开更大程度赚取信用利差。
  新政实施对于寿险行业将带来如下影响:第一,寿险资金的收益与负债将得到更为有效的匹配,充分将二者的期限结构相结合,长期寿险给付金负债与长期权益、债权投资资金适应,从而支持保险公司的长远发展和经营;第二,新政实施前被束缚的投资选择,很大程度上使得保险投资收益低于五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而且也未达到约5.5%的寿险产品精算假设。伴随险资投资收益的提升,投资类保险产品的收益回报率将得到提高,保险产品也将具备与大金融市场理财产品的竞争能力,增强对客户的吸引力;第三,投资新政对投资渠道和比例的放开是保险走向进一步市场化的信号,保险公司自身的资金运用在接受资本市场投资盈利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更大的资本市场风险,保险公司必须增加自身资金运用能力,接受金融大市场的竞争。

  新型城镇化开启其与人身保险的良性互动机制
  城镇化进程是保险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保险的发展也将为城镇化的推开提供支持。城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为城镇化率的水平,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过去三十年,中国城市化进程以世所罕见的速度推进,从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12年的52.57%,平均每年提高1 个百分点左右。在此区间,人身险保费增速与城镇化率增速基本保持同向增长,且增速超过城镇化率增速,大约为20%左右。
  新型城镇化对保险的拉动基于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居民经济实力。目前我国恰处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这作为未来一段时间的社会趋势,首先将通过继续推动经济增长、国民财富积累的方式,拉动人们对保险产品的需求和购买能力。
  第二,居民风险态度。与传统的养儿防老不同,以城镇化后的家庭小型化为趋势,城镇化将极大的打破一大批子女共同赡养老人的养老风险防范措施,要求居民转变年老风险的化解方式,进而可以增大保险需求 。同时,居民从农村流行城市,将接触更现代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和金融氛围,提高对风险的理解和认知,在风险态度、理财意识各个方面发生改变。
  第三,保险产品竞争力。具体体现为保险资金的运用能力得到加强。险资投资方面,我国80%的保险资金被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中,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一大批项目建设将为险资投资提供有价值的选择。特别是随着以城投债为代表的国内债券市场发展和完善,险资投资收益也将在投资工具和投资收益方面得到进一步保障。 2012年投资渠道放开以来,以公路、铁路、核电、风电、火电、水电、水利、煤炭等重大民生行业为代表的债权投资计划大力发展,金额超过2000亿元。
  第四,政府制度建设。新型城镇化与城镇化的区别,从字面上看是“新型”,从实质上看,是具有以人为本、生态、和谐、公平、可持续等特征的城镇化,这将涉及包括收入分配、户籍、住房、土地流转和社会保障等多重体制改革。
  从保险对新型城镇化的有利影响来看,第一是险资投资,寿险资金的长期性与城市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建设的资金需求吻合。第二是社会稳定功能,保险的发展将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为城镇化进程中凸显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提供有效解决途径,是新型城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总之,二者是一个良性循环。

  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为商业保险提供巨大空间
  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发展完善的重要任务,这将进一步彰显我国商业保险的发展的巨大潜力。
  对比发达国家,我们发现,即使是社会医疗保险发挥主导作用的国家,商业健康保险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研究报告的预测,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价格通胀,假设我国医疗卫生开支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维持2010年水平,到2020年我国医疗保障缺口将达到730亿美元,占亚太地区总缺口的37%。可见,单一的基本医疗保障应当快速增长的医疗费用,往往不堪重负,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将成为分担医疗费用的重要途径。
  2013年9月13日,国务院公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特别强调逐步放宽限制,鼓励和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养老服务领域。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
  保险资金投资现代养老社区是寿险商业模式的重要创新,有助于延伸寿险产业链。投资养老社区可带来保费收入和投资收益率的双重提升。国内主要寿险公司已迈开投资养老地产的步伐。养老地产的投资期长与保险公司负债的久期契合度高。
  养老地产的盈利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开发收入和租金收入,即通过销售或者出租的方式获得回报。此外,开发商还通过提供各类服务和输出管理获得服务收入和管理收入,通过开发并经营物业使物业本身价值得到提升。由于国外政府对养老产业提供政策优惠,国外养老地产的回报率较高,通常在10%以上,高于其他商业地产。

  慧择提示:综上所述可知,近日,《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4)--建设世界保险强国新方位》出炉。报告显示,新型城镇化对保险的拉动基于四大方面,即居民经济实力、居民风险态度、保险产品竞争力、政府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