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企业年金支柱对接打通 “医养保”可期“混业经营”

更新时间:2014-11-24 10:30
  【摘要】近年来,我国老龄化问题逐渐严峻,养老健康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逐渐显现。目前,保险公司正在逐步加大投资养老健康产业、加强医养保产业链混业经营等,“医养保”产业链正在逐步完善。

  “医养保”打通企业年金支柱对接
  在“医养保”产业链中,作为第二支柱代表的企业年金和第三支柱的商业健康养老保险正在受到保险公司关注。在企业年金方面,数据显示,国内目前共有34家年金管理机构,专业养老保险公司56家。截至2014年上半年,共有75000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参加的职工人数2170万人,累计基金规模6700多亿元,为2005年基金规模的10倍。同时,企业年金投资坚持长期稳健投资理念,取得较好的投资收益。2007年到2013年7年间的平均收益率达到7.67%,而同期年均通货膨胀率为4.8%。
  中国人寿养老险公司董事长刘家德表示,近年来,保监会针对国内外金融环境金融市场形势和市场变化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为养老保险公司拓宽投资渠道提升投资收益奠定了基础。目前养老保险公司已经逐渐成长为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主力军之一。截至今年底,受托市场2185亿元,投资管理资产3082亿元,市场份额为47.6%。养老保险公司整体管理运营能力较强,特别是作为法律受托机构发挥专业化人员优势、资金管理优势和持续服务的专业优势,获得了市场认可。
  刘家德认为,中国企业年金的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拓宽,并且面临发展不均衡、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企业年金应该对接第一支柱,增强养老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加快做大企业年金规模,参与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实现保值增值,参与基本养老保险等经办服务,提升社会管理效率。
  他表示,中国人寿正在积极参与职业年金政策的研究制订,提高制度可行性,并在人员队伍、产品服务、运营管理和投资运作等方面做好了相应准备。而在与第三支柱对接方面,企业年金管理机构可以发挥受托管理、投资管理、账户管理产品设计以及销售渠道等方面诸多优势,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养老金服务,满足客户多层次养老保障的需求,包括为团体客户和个人客户提供投资等方面的服务、开发和提供生命周期基金、探索为个人客户设计综合福利计划等内容。

  产业链可期“混业经营”
  在一系列的政策推动下,医养保的产业链正在进一步整合。中国人民健康保险公司副董事长宋福兴表示,保险业“新国十条”等政策把健康保险放在完善医保体系和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大格局中通盘筹划,健康保险不仅是保险业的一个分支,而是将在医疗保障、社会就业促进经济转型等多方面发挥着作用的一个重要产业,健康保险的地位显著提升,有望迎来井喷的快速发展周期。按照中国人保的估算,保险业到2020年规模发展到5万亿元,如果按照健康险未来以每年30%的增长速度,规模可达约7000亿元;如果按照中国医疗卫生总费用增速,健康保险支出医疗总费用15%到20%,大概在8000亿元到1万亿元左右。到2020年,中国健康保险业的保费额有望达到7000亿元到1万亿元,形成健康险、寿险、财险三分天下的局面。
  宋福兴认为,健康服务业链条涉及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健养生等多个领域,跨行业特性使风险控制更复杂,经营管理难度大。尤其随着新医改加快,大病保险全面推开,更需要比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对健康保险实施专业化经营已经成为各家保险主体的必然选择。安邦保险副总裁姚大锋认为,结合中国老龄市场特征,保险业参与医养保产业链融合应细分老龄市场客户,并做好自身资源审视。他认为,由于老龄市场存在收入水平影响有效需求,因此应创造有效刚性需求,积极推动实施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加大政府投入等措施出台,并推动完善健康保险有关税收政策、个人税收延税商业养老政策以及企业补充养老费有关所得税政策落实。
  姚大锋认为,加快老龄金融保险创新应以混业经营为手段,重点关注医养保产业链上包括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住房抵押养老保险、失独老人保障、失能保险等在内的产品创新,把金融服务差异化和社会老龄化带来的需求有机整合,通过老人用品业、服务业和房地产业等形式实施混业经营模式,并根据相关政策探索运营股权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投资相关产业。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医疗、养老保险产业链正在监管层和保险公司的合力中逐步完善。在发展中,市场将进一步打通企业年金支柱对接,“医养保”产业链可期“混业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