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末理财产品收益为何飙升
更新时间:2017-08-28 13:16
【摘要】九月份以来,银行迎来了第三个资金需求高峰,很多银行都抓住这一机遇频频推出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那么,有不少人会问:末理财产品收益为何飙升?这其中隐藏了哪些秘密?
据有关数据统计表示,9月6日到12日,商业银行共发售了583款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有20款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达到6%以上,占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总量的3.59%。其中出现的超高收益品种为锦州银行发行的“7777理财创富025期365天VIP客户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6.5%,这款产品的投资期限为365天、投资门槛为5万元,仅在个别地区销售。
经验老道的投资者都会发现,每到6月、9月、12月的季末时点,都是理财产品发行量大增、收益率迅速拔高的“黄金时期”,而这又是何种缘故呢?事实上,由于目前银行理财业务承担着配合银行表内外业务相互转换为主的角色,因此,理财产品的发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季度效应。在季末、年中、年末等时点,商业银行因受存贷比限制以及对财务报表的美化需要,又处于自身盈利目的角度,只得增加存款,扩大分母以降低存贷比。而刚刚申购或到期的理财产品就属于活期存款,恰好可以满足银行扩大存款规模、应对存贷比指标考核的需求。这也导致每逢季末,都会出现月末冲高、下月初回落的现象。
虽然银监会、财政部和央行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不得将理财产品的发行和到期时间集中安排在每月下旬,银行理财市场“冲时点”效应有望减弱。不过,仍有理财经理表示,随着三季度走向完结,在考核压力以及“十一”前夕取现需求较大的现实状况下,各大银行在9月下半月仍会面临一定的资金压力。因此,预计“十一”长假前,银行理财市场仍然会持续提升其揽储的力度,此举也将直接推动银行理财产品在9月下旬迎来一波小高峰——无论发行量还是预期收益率,预计都会有所提升。
在多数投资者看来,不管银行出于什么目的,只要能保证理财产品的安全性,收益率当然是越高越好。而需要注意的是,部分中小银行为了使报表更加好看,会在募集期和兑付期的时点上做文章。所有银行理财产品都有一个募集期,多数都在3-7天,兑付期通常在2-3天。在募集期或兑付期时,客户的资金只能躺在活期账户中,这也会形成银行的活期存款,为存贷比考核做贡献。但在这段时间,客户只能拿到活期利息,无形中会摊薄收益。
慧择提示:综上可述,我们可以得知,随着季末时点的到来,银行的发行热情日益强烈,这其中最重要原因是银行理财业务角色的转变。此外,投资者可以把握好银行季末时点,来进行理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