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产业的不断繁荣,越来越多的
保险公司开始
网销保险产品。尽管,今年上半年,互联网渠道销售使得保险业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但是,保险监管层开始加大对网销保险的监管力度。
日前,曾经在淘宝网上大赚一笔的国华人寿悄然关闭其天猫店业务。
“是不是以为我们在躲猫猫呢?其实,最近正琢磨着怎么才能让亲更满意呢!”近日,国华人寿天猫店首页挂出公告,称将进行产品、服务等升级。
珠江人寿天猫旗舰店、弘康人寿天猫旗舰店也均在首页挂出公告,称系统正在升级。除这三家以外,信泰人寿天猫店也贴出告示,称系统升级,暂停天猫店所有产品销售。
避重就轻 网销产品存误导
对于暂停天猫网店销售的原因, 国华人寿相关负责人回应本刊笔者称,“此次电商产品停售是因为要为客户提供更加符合监管规定、满足新兴产品披露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经过升级改造后,将为客户提供更加合规且有价值的产品。与偿付能力没有任何关系。近期资本市场回暖,我司偿付能力充足,远高于偿付能力II类标准。”
事实上,知情人士透露,此次保险电商被暂停业务主要是出于配合监管层监管工作的需要,电商业务被叫停的还不止以上四家公司。
今年以来,保监会一直力图规范、整顿保险网销业务,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这几家保险公司在网销投资理财型产品时,存在比较明显的销售误导的问题,比如这些产品在销售宣传上夸大收益率、对风险提示不足、对背后投资标的信息披露不足等,因此要求暂停销售。
比如,国华人寿的万能险一直在电商渠道中比较领先。2013年天猫“双十一购物节”,国华人寿“华瑞2号”在开卖后仅10分钟,成交金额即破一亿元,其预期年化收益率为7%。然而,仔细查看华瑞2号的产品说明就会发现,该款产品事实上仅是“保本不保息”的理财产品。若第一年退保,按照账户价值2%收取手续费,合同上的保底利率仅为2.5%。
而珠江人寿与各大电商“大佬”合作推出的多款万能险、投连险产品,在销售过程中主要也是以标榜高收益来吸引消费群。比如,珠江人寿7月16日与京东合作推出的一款名为超级理财之“安赢一号”的理财产品,在宣传过程中主要强调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6.9%。实际上,该款产品是一款万能险,属于投资理财型
寿险险种,一年内退保其实是要收取手续费的,但在产品销售宣传过程中,
保险公司和电商渠道都喜欢选择 “避重就轻”,往往片面夸大收益率、隐去风险提示。今年元宵期间,“余额宝2号”对接的实际就是珠江人寿的万能险产品,宣称预期收益更是达到7%,2分钟便售出了3.8亿元的产品。
规范互联网保险 实现正面成长
近两年来,保险“E网情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最近公布的上半年人身险网销经营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已有50家人身险公司开展了网销经营业务,上半年人身险行业保费总收入为7671.3亿元,通过网销渠道销售的产品占比为1.33%,每千元保费收入有约13.3元来自于网销产品,相较于一季度每千元保费5 .3元,一下子提高了8元,增幅高达151%。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保险以其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特点,作为传统保险体系的有益补充,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其快速发展中也蕴含着不可小觑的风险。
4月15日,中国保监会就在其网站上登出《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经营互联网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人身保险公司通过互联网宣传和销售分红险、投连险和万能险产品,须在产品销售页面显着位置以不小于产品名称字号的黑体字标注收益不确定性,不得片面或夸大宣传过往业绩,违规承诺收益或者承担损失”,《意见稿》中的这一点,主要是为了防止互联网保险产品进行销售误导。
去年以来,一些创新保险产品为了抢占噱头,过于“怪咖”,令投保人入坠云雾,如“脱光险”、“人在囧途险”、“熊孩子保险”等,对此,《意见稿》指出,在通过互联网宣传时,须明示保险产品属性,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保险产品的主要特性和与产品有关的重要事实,语言表述真实、准确和清晰,充分履行风险提示义务。 对于此次整顿,最早在保险电商展露头角的国华人寿就表示:“中国互联网金融及保险电子商务的发展尚处于探索期,在保险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过程中,保险产品、服务系统、运营流程等都难免存在不完善之处,为进一步完善产品、系统及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加符合监管要求的产品,也是出于公司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国华人寿将会于近期对国华人寿电商产品、服务系统及流程等进行改造升级,因此会暂时停止国华人寿电商产品的销售。”
某保险公司高管就表示,本次监管层的行动并非只是针对个别企业,“而是对全行业网销业务的监管升级”,监管重点在于规范产品描述,防止销售误导。未来,在保险产品描述上可能不再允许直接使用“预期收益率”进行描述未来投资收益情况,而是回归到传统寿险产品销售中的“高-中-低”三档收益情况的展示。此外,险企不能再用“一年期产品”等字眼,取而代之的是诸如“一年后免收退保费”等描述方式。
万能险收益可能回归理性
另有业内人士称,此次网销保险,特别是高预期收益率的网销
万能险被叫停,还有可能是部分险企激进的销售方式,鼓吹高收益率,产品设置超短期,业务仅为冲规模而无多少内涵价值,业务结构以及一些指标都存在与监管要求相悖的问题,因此才会被叫停。“以后这种超高收益短期的万能险应该不太会出现了。”上述人士表示。
早在今年5月,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就撰文指出,近来,部分保险机构大力发展短期险和高收益的万能险产品等理财型保险业务,期限多为1年或2年,结算利率达到5%甚至更高,这种产品,为追求高收益率,大多配向收益高、流动性低的另类资产,比如不动产、基础设施、信托等,形成了“短钱长配”的新情况,存在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实际上,对于消费者而言,无论是通过网络渠道购买保险,还是传统渠道购买,保险产品实质上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其体现形式大多发生了改变,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应该在清楚地了解自身保险需求和具体产品本质后,进行理性的选择。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保险产品的流动性比一般金融产品要差一些,提前退保损失较大,为此,千万别盲目追风购买。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为了避免销售误导,规范互联网保险,实现正面成长,保险监管层开始叫停多家险企的网销产品。此外,高预期收益率的网销万能险产品也被叫停,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万能险收益可能回归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