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泰康人寿斥巨资建立养老社区 消费者称难承担费用

更新时间:2017-08-28 09:28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的养老形势已非常严峻,养老需求也非常大。目前众多险企都纷纷盯上为了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潜力,纷纷斥资购买养老地产,建立养老社区。目前泰康人寿就已花费巨资建立养老社区,其高额的保费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消费者难以承担。

  200万元门槛“简直是天文数字”
  泰康人寿围绕养老社区设计的保险产品,需要投保人缴纳总计不少于200万元的保费,退休时可以获得入住养老社区的资格。这项养老计划被认为“太贵”。
  随着泰康的第二个养老社区开始兴建,一批与养老社区对接的保险产品也相继开始售卖。
  据泰康人寿客服人员介绍,目前与养老社区对接的产品有多款,起价为200万元,投保人至少需要分一次或多次缴纳不少于200万元的保费,可以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获得入住养老社区的资格。产品到期后按年返还养老金直至身故。同时,如果入住的投保人低于养老社区的实际容纳量,投保人已经达到退休年龄的直系亲属可以优先入住。
  但交了200万元不代表一劳永逸。根据合同条款,购买保险只是取得了入住养老社区的资格,相当于免除了未来数十年的房屋租金,而物业费、卫生费、水电费、护理费等费用仍需要入住后再进行缴纳。
  媒体人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对于这项200万元的养老计划,他们多数认为“太贵”。
  现年62岁的退休公务员吕先生一听到200万元的数字就连连摆手,“简直是天文数字,我要真有200万元,直接到海边租一套,或者买一套房子就是了。那儿的空气环境要好得多,何必去住什么养老社区呢?”
  37岁的企业高管王先生则对200万元的性价比表示了怀疑,“这个产品说白了,就是拿200万买一份投资型的保险,然后一边领着分红年金,一边让爸妈先去住养老社区,等将来自己到了退休年龄之后一样可以去住。听上去是挺划算的。但是对我们来说,一次性拿出200万元并不容易,这个养老社区真的值得我们一下子押200万在那儿吗?”
  媒体人了解到,在泰康人寿公布的几位购买了相关保险产品的客户中,投保人主要来自投资界、艺术界、学术界和商界,工薪阶层投保的案例并不多见。
  泰康人寿首席市场官尹奇敏曾表示,泰康养老社区的定位确实是高端人群。

  泰康人寿千亿布局养老社区
  险企纷纷砸钱拿地押注养老地产,其中最大的因素自然是投资收益。
  根据泰康人寿的投资计划,未来泰康拟将占自己公司总资产10%-20%投入到养老社区之中。目前其已经完成了北上广三大一线城市的总体布局。
  据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介绍,未来5-8年,泰康人寿将在全国投资1000亿元,建设15-20个养老社区。
  泰康人寿公布的年度业绩数据显示,2012年,泰康人寿的总资产约为4116.28亿元。
  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曾算过这样一笔账:如果客户入住率相对稳定,达到90%以上,入住期限在8-10年,就等同于一次性销售了10年的期缴保险产品。
  在业内人士看来,保险公司自身在养老地产投资方面也具备诸多优势。一方面,养老地产可以对接保险公司开发的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和养老保险等产品,只要保险能卖出去,就不愁没人入住造成空置。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可以借机涉足老年用品、医疗护理等多项产业,能够延伸和扩展寿险产业链。
  其他险企也对养老社区表达了浓厚的兴趣。早在2011年,合众人寿就已经投资80亿元,在武汉蔡甸区“盘下”一块700多亩的养老用地,用于养老社区建设。2013年10月,养老社区一期已经建设完成,开始试运营。中国平安在浙江桐乡、中国人寿在河北廊坊、新华保险在北京的养老社区项目也都正在推进之中。
  吸引保险公司押注养老地产的最大因素自然是投资收益。只要能保证入住率,保险公司就可以通过入住和服务的费用,求得长期稳定的回报。
  据业内估计,养老社区的年投资收益在10%到11%。这与过去一年保险资金5.04%的总投资收益率相比,显然有明显优势。

  投资回报和入住率还是问号
  对保险公司来说,养老地产投资唯一的不足是投资回报周期比较长,很难做到快速回本。
  一切的前提是保险公司的产品能卖出去,以保证养老社区的入住率。
  从传统观念上来说,不少老人不愿意在外颐养天年;子孙满堂带来的情感需求,是养老社区所无法提供的。此外,200万元的养老计划也让绝大多数工薪阶层对此望而却步。有业内人士坦言,养老社区只是高端人群养老的选择之一,难以成为居民养老的范例。
  尽管目前美国经营成熟养老社区的入住率能达到95%以上,但中国的养老社区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高端养老社区的投资回报率和入住率并没有相关的经验可以借鉴。保险公司如此大手笔的投资,必须面对土地、建筑、运营等成本的挑战。一旦没有足够的高端客户可以支撑,保险公司将面临保费收不上来,同时还要维持养老社区的运营开支的局面。
  此外,随着保险公司纷纷介入养老地产,这一市场的竞争亦会日趋激烈。据各险企公布的年报显示,在2012年,共有23家险企参与了地产投资,总投资规模约560亿元,而随着2013年养老地产项目数量大举增加,这一投资规模还将大幅上涨。高端养老社区未来或许会展开新一轮的“拉客战”和“价格战”。

  医疗管理考验保险公司
  对一个养老社区来说,医院和护理中心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现行政策的限制以及医疗护理资源、人才相对短缺的情况下,这对保险公司是个大考验。
  在泰康人寿的规划中,养老社区应当是“医养结合”的场所,泰康将在养老社区配置一家具备二级甲等资质的康复医院,为老人提供慢性病治疗、术后康复等服务。
  据业内人士介绍,保险公司在兴办医疗机构方面有足够的资金实力,也有很强的意愿,但缺乏具体的政策和人力支持。
  根据现行《保险法》规定,保险资金不得用于设立保险业务以外的机构。这意味着大多数保险公司暂时还无法做到自建医疗机构为养老社区“造血”,只能通过参股或与医疗机构合作的方式来满足投保人的医疗需求。
  2012年,保监会在《关于贯彻落实〈“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中表示,保监会将探索保险公司兴办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的可行性和有效途径,延长健康保险产业链。但时隔近两年,并无相应的具体政策出台。
  此外,根据权威资料估计,目前中国的养老人才缺口达到近500万人,医疗人才缺口也有数十万人。这些缺口势必在短期内造成养老人才供不应求,身价也将随之提高。
  养老社区的管理也是险企的一大考验。经济学家吴敬琏曾表示,“养老地产不应该完全是地产,涉及方面很广,是一套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医疗护理、康复、健康管理、文体活动、餐饮服务直到日常起居呵护。老龄化产业带有一定的公益性,应该在服务上多做文章,不只是房地产商卖房子那么简单。”
  目前,多数保险公司建设养老社区的进展并不快。泰康在北京昌平的养老社区建设已历时近三年,至今仍未完工。而合众人寿在武汉已经建成的养老社区,目前仍处在“试运行”阶段,原定2014年1月全面开门迎客的计划仍在一拖再拖。

  慧择提示:养老形势的严峻催生了一系列养老产业的发展,泰康人寿此次花费巨资建立的养老社区看起来是可以解决养老问题,但是由于其花费太高,消费者很难承担高额的费用,其实施起来可能会受到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