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中国风险导向偿付能力二代全新标准即将雏形

更新时间:2017-08-28 14:21

  【摘要】随着中国保险业快速地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近日,在中国风险导向的偿付能力体系下,产险公司最低资本、实际资本全新标准将在4月21日-25日公开征求意见并进行数据测试。

  这将是偿二代工作筹备两年以来,具体标准雏形的首次亮相。21世纪经济报道媒体独家获悉,其实在过去1个月里,保监会已挑选15家产险公司(囊括中外资、大中小、银行系、专业性等)进行第一轮测试。公测标准则根据该轮测试结果细化和完善。

  “现行监管下非寿险的最低资本,统一是自留保费的16%-18%,这一要求综合评估下来对车险业务资本要求偏高,但对船货险、农险、信用险等业务的资本要求则偏低。偿二代就是要把不同风险程度的业务资本要求区分开。”一位参与保监会项目组的核心人士称。

  投资端亦然,例如依据过去10年对国内A股股票市场数据测试,偿二代中权益类价格风险最低资本要求粗略匡算将翻高3-8倍,这意味着新监管标准下,公司投资股票、未上市股权等权益类资本占用将被大幅提高(需要更多资本金对应风险)。

  “历史数据测算就是这样一个结果,其实美国和欧盟的股票市场风险也是这个状态,但最终方案是否会作调整,还要依据多次测试的结论。”该项工作的项目组成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媒体称。

  按测试版逻辑推算,风控能力较弱的公司,适合主要经营车险、个人意外险、责任险等标的小又走量的业务,相对资本占用较小;而风险相对集中的企财险、工程险等尤其包含地震、台风等巨灾责任的业务,适合风控强、分保安排充足的公司。

  保监会一位领导在近日的一次金融高层论坛中透露,15家测试公司中,“运用二代标准来衡量,8家公司充足率上升,7家下降。8家中并不一定都是大型公司,取决于业务结构和资产质量等因素,总体算下来产险行业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有适当提高。”

  21世纪经济报道媒体获得一组数据显示,15家不同类型产险公司测试后,共释放实际资本500亿左右,最低资本要求提高约100亿。分子提高幅度小于分母下降程度,所以整体充足率上升。

  “行业公开测试后,会再调整现行版本,再测试再调。6月底,将最终定稿送审并拟定新旧标准切换方案。”参与偿二代建设的一位核心人士说。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是监管的核心标准。监管方认为,公司实际资本(可吸收损失的经济资源)要大于监管方划定的最低资本要求(大于等于100%),才算达到基本的资本充足要求。2013年末,产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大于150%的超过9成。

  实际资本和最低资本要求的调整,不论是监管、直保还是再保人士均认为,对公司管理层和股东经营保险公司的理念将有“质变”的刺激。

  “公司做任何一个决定都必须关注这将带来多大的资本占用,例如做多少车险或农险,以前光算综合成本率和利润,现在要关注不同险种给公司带来的波动性和资本成本约束,投资策略也一样,需要更加关注风险收益的匹配,承担不起某类风险,就不能指望获得那份收益,这是最核心的改变。”产险项目组一位核心成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媒体解释称。

  慧择提示:通过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知道,其实偿二代的这个比例标准并没有变,变的是我们把作为分母的实际资本重新定义或分级,使其更客观反映公司可吸收损失的资本量;然后把作为分子的最低资本要求,针对承保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中不同风险因子进行细化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