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券商转战集合理财产品

更新时间:2017-03-29 18:03

  【摘要】随着互联网理财产品、银行宝类理财产品被热炒,吸引大量投资。理财产品和服务今后将是券商比拼的重要领域,若股市行情回暖,集合理财产品将成为投资热点。

  媒体了解到,券商自行开发的集合理财产品,目前已成产品创新的一大门类。这类专门由券商开发的理财产品,是将社会上的零散资金集中起来,由金融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投资,从中获得收益。

  据金元证券分析人士介绍,集合理财产品分为限定性和非限定性两类。限定性集合理财中,80%以上资金投向债券、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其余可投向股票;而非限定性集合理财则主要投向股票市场。

  最高可增值20余倍
  “集合理财产品,最根本的吸引力还在于高收益。”金元证券分析人士认为。银行理财产品与其说是理财产品,不如说是一种与固定收益类产品相似的产品,其投资的对象往往是货币基金、国债、定存等领域,相对比较稳健,但收益率偏低,一般为4%至5%。
  相比之下,集合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浮动却要大得多。据Wind数据统计,已公布收益率的1797只集合理财产品中,收益率在10%以上的共139只,占比达7.74%;收益率超50%的也有18只,收益率最高的竟达2124.71%,也就是增值21倍多。这样的收益水平,基金或银行理财产品几乎不可能达到。
  但高收益同样意味着高风险。中山证券分析人士举例称,该公司发行的6款集合理财产品中,收益率最高的可达60%多,但也有部分亏损在10%以上。
  在集合理财产品中,券商通常会投入自有资金参与投资,既可享受收益分红,也分担相应风险。如果产品到期后亏损不超过5%,则由券商承担;如果亏损超过5%,超出的部分则由投资者承担。

  大盘走低削弱吸引力
  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公众对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的认知度,远远高于集合理财产品。中山证券界人士坦承,集合理财产品在中山推行四年多,接受程度仍然不高。
  一方面,普通投资者对集合理财产品缺乏了解,对相对较高的风险“望而生畏”。另一方面,受近年来股市行情影响以及其他理财产品挤压,集合理财产品吸引力还有待提升。
  金元证券分析人士说,在准入门槛上,集合理财产品为5万元(限制性)或10万元(非限制性),实际上与基金、银行理财产品差别不大,但风险波幅远大于后两者。股市大盘近年来持续走低,受此影响,一些投资者倾向于选择基金、银行理财乃至信托等产品。
  不过,证券分析人士认为,理财产品开发和理财服务将是券商重点开拓的业务领域。而如果股市行情转变,集合理财产品投资热度也将升温。

  慧择提示:小编提醒大家由于集合理财产品风险相对较高,普通投资者尽量不要孤注一掷,而应将这类产品与其他理财产品合理搭配,从而分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