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中国式”养老有三大期待

更新时间:2017-08-27 05:24
  【摘要】老龄人口增多、养老压力日益凸显,该如何保证我国老年人群晚年时的基本生活呢?为此参加全国两会的部分代表委员纷纷为“中国式”养老献计献策。

  期待一:养老金涨幅跑赢CPI 双轨制改革需要时间表
  “幸亏养老金年年涨,让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今年76岁的林秀文家住长春市正阳街道延寿社区,谈到近些年不断上调的养老金,她十分欣慰。
  由于老伴去世早,自身还有冠心病,每月能领到1000多元养老金的林秀文生活并不富裕。仅药费开支每月就要四五百元,日常生活开支都得精打细算。
  “虽然近年来养老金‘十连涨’,但由于物价上涨等因素的抵消,养老金上涨的‘含金量’有限。”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康乃尔集团董事长宋治平说,“城市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算是高的,更大的养老金差距还存在于城乡之间。”
  据人社部统计,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月人均达到81元。而民政部统计,截至2013年8月,我国平均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每人每月352元、189元。居民养老金不及农村低保的一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认为,从长远来看,要消除企业与公务员、城镇与乡村之间的养老金差距,就必须进一步推进养老金双轨制改革。
  辜胜阻建议,一方面通过顶层设计推进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养老金的筹资水平和方式,通过增量改革和结构调整来推动制度完善。另一方面,要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科学、细致地对养老金调整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保障老年人实际生活水平不降低。

  期待二:养老院不再一床难求 普通百姓进得了住得起
  近期,一则“想进北京最火养老院——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要排100年”的消息,在社会上引发热议。媒体人专程前去了解情况。
  “没有媒体报道的那么夸张,但目前我们的确已经不登记了。”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一位工作人员十分肯定地告诉媒体人。
  “一床难求”并不是个别现象。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有各类养老机构4万多家,养老床位390万张,仅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32%,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0.6张。
  “养老机构缺失恰恰反映了养老市场资源配置不合理,而供需矛盾是养老院难进现象的最根本原因。”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任国胜说,多年来,我国养老服务机构一直面临公立养老院难进、私立机构价格偏高的局面。
  全国人大代表、通化市市长田玉林认为,改变这一局面的关键,就是要大力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根据现实需求,进一步扩宽资源配置渠道,并积极促进政府与民营资本在市场中“雨露均沾”,推动建立真正的市场化养老机制。
  “在理顺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同时,进一步降低民营资本进入的‘门槛’和生存成本,准许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实现医养结合,也是缓解‘入院难’的有效途径。”任国胜说。

  期待三:养老方式多样化 空巢老人有选择
  “我父亲68岁退休,一直到80多岁,每天都要写东西,怎么可能去养老机构呢?他肯定要在家写作、会客、查资料,养老院条件再好他也不习惯的。”面对当前形式多样的养老方式,全国政协委员李东东认为,相对方便、宽松的居家养老、家庭养老仍是大多数老年人的选择。
  “居家养老”“家庭养老”“以房养老”“候鸟式养老”……当“银色浪潮”来袭,各种养老模式也在种种噱头之后诞生。
  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介绍,我国的基本养老方式主要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
  然而,全国老龄办2月27日发布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等10大城市的老人调查显示,51.1%的被访者为空巢家庭;一半老人自述有高血压病;80岁以上被访者的丧偶比例高达53.7%,老人的居家照料问题突出。
  部分代表委员认为,靠政府托底打通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繁荣养老市场才可能提供适合老年人的养老选择。
  任国胜建议,政府可考虑对养老服务业进行战略性布局,鼓励市场化解决方案的同时,对各种养老形式进行政策监管,并培育养老市场高中低档分层需求,更好更快地应对“银色浪潮”的冲击。

  慧择提示:据悉代表委员对“中国式”养老有三大期待,即养老金涨幅跑赢CPI、养老院不再一床难求和养老方式多样化。如何实现这三大期待,还需要相关部门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