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家财险因落后遭人嫌

更新时间:2013-11-23 13:33
  【摘要】社会在不断发展,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保险是一种时效性非常强的产品,如果不能及时更新,那么它也必将被时代所淘汰。
  
  南京新街口的一处老小区,最近半年一直在施工,人员进出多而杂,一位同事担心失窃,邀笔者一起去一家国有大型保险公司办份家财保险
  
  窗口工作人员递过来一张家庭财产综合保险条款,同事问:“家中如果有现金和金首饰等贵重物品及名人字画,该怎么保险?”工作人员用红笔在“标的物条款”中勾出了第四大项—不属于本保险合同的标的物:金银、珠宝、钻石及制品,玉器、首饰、古币、古玩、字画、邮票、艺术品、手表,货币、票证、有价证券、电脑软件以及电子存储设备等。“如果您一定要保的话,可以在主险之外申请附加险,但附加险中现金、珠宝等贵重物品的最高保险额不得超过2000元,家电产品的累计最高赔偿额不得超过5000元”。
  
  同事傻眼了:“我一款新的笔计本电脑也不止5000元,这家财保险买了还有什么意义呢?”
  
  笔者细看条款,其明确的保险标的为房屋附属设备(如水暖、气暖、卫生、供水、管道煤气及供电和厨房设备)、衣物和床上用品,农机具、生产资料、粮食及农副产品,不解地问一边的保险经理:如果家里来个小偷,是挑粮食衣物还是现金、电脑下手?这位40多岁的保险理财师笑得有点尴尬:“实不相瞒,这条款还是上世纪90年代出的,我工作都20年了,好像就没变过,谁也没把它当回事。”
  
  笔者在网上看到一位新入行的保险营销员发帖诉说自己的不解:“在财产险中,家庭财产险针对面最大,理应是财产险公司的支柱产品,为什么家庭财产险占业务比重低得可怜?”
  
  笔者请教省保监局相关专业人士,“低得可怜”的比重究竟是多少?省局保监局的统计报告显示,今年全省1300亿的保险费收入中,家庭险大概占1%。“要多可怜有多可怜”,一位数据统计专家开玩笑说。
  
  进一步的细分报告显示,在经济发达的苏州,去年110亿的财产险保费中,家财险只有7000万,还不到1%,“主要是那些有房贷按揭的人,银行为了"双保险",除对房子设定抵押外,还要求他们贷款前购买家财险—房子如果发生火灾了怎么办?”当地保监局的一位负责人说。
  
  无锡最大的财产险公司—人保无锡分公司副总经理彭军介绍,他们今年20亿的保费收入中,家财险约占1%左右,相对于居民财产的实际情况,确实不成比例,但长期苦无良策。
  
  为什么推不动呢?彭军现身说法:去年初搬新家时,花了150元给自己家买了份家财险,满一年了,也没出什么事,自家的保险公司也没售后人员来问“要不要续保”,就这样断档了。“我们自己做保险的都如此,普通百姓更加不当回事。”
  
  其实,家庭的不确定性风险并不小。如:这些年,每到夏季许多城市因为排水系统问题,许多地势低洼的小区里一楼住户大面积进水。
  
  无锡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尤丽娜说,家财险做不大,既有公众的认识问题,也有产品本身的问题。从效益来看,家财险实际上是赚钱的业务,因总体出险率低,许多公司打破头拼抢车险,其实车险做得越大亏得越多。但现在保险公司只拼规模,在激励机制、产品设计、销售理念等方面存在诸多障碍,从而使得这一家家户户都需要的产品无法普及。车辆险一单都是几千元,寿险一单往往是几万甚至是几十万元,这两类险种有高佣金支撑,营销员和代理机构都抢着做,而家财险一单几十元、几百元,一家一户还那么分散,营销人员成本高,做一单的佣金还不够买盒盒饭呢!
  
  省人保副总经理于敬东认为,家财险的尴尬现状本质还是行业的机制导向出了问题,产品过于老化。要突破瓶颈约束,必须在营销渠道和产品创新上下功夫。比如最近保险市场出现“三马卖保险”就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如果设计出符合大众需要的产品,借助电商的“批发模式”,解决小额度保险激励机制疲乏的问题,后续的配套服务体系再跟进,市场前景应该十分可观。
  
  慧择提示:家财险之所以不能得到有效发展,除了激励体制、产品设计、销售理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多的是产品创新不到位,缺乏与时俱进的内容。希望保险公司能对此类产品多多完善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