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建设关注度高 国家应建立长效调控机制
更新时间:2013-11-12 14:28
【摘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和供应体系建设进行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户),到2015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
政府、市场分工
政府的表态,意味着政府与市场有了明确的分工。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政府在住房保障方面的工作力度不够,导致社会各个收入阶层人群全部涌向市场,变相促使房价过快上涨。但问题在于,让中低收入者被动进入市场与高收入人群竞争,这显然是并不合适的。而现实情况是,房价的过快上涨引起社会普遍不满,尤其以中低收入者为甚。
因此,建立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已迫在眉睫。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此番提出,“从我国国情看,总的方向是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被市场解读为是顺应时代发展之举。
专家分析指出,政府、市场分工,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楼市的一大特色。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政府在住房保障方面的“缺位”,使得住房保障相对滞后。但这种状况必将得到改善,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政府“补位”, 为困难群众提供基本住房保障,因为“总有一部分群众由于劳动技能不适应、就业不充分、收入水平低等原因而面临住房困难”。
基于这样的判断,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尹伯成教授表示,政府和市场会各有分工。政府要做到的就是加大供应建立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在我国居民的住房需求也日趋分化的情况下,为满足不同类型的需求变化,做到“低端有保障、高端有市场”。
长效调控机制确立
如果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考量,住房保障关注程度的升级,其实是时局使然。以长效机制调节供求关系,是新一届政府调控主要方向。
中国指数研究院专家指出,中央最高领导人在此时对住房问题发声,与三中全会后有望出台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财税制度改革等多项内容密切相关。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新增城镇人口仍将以平稳的速度继续增加,解决好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缓解供需矛盾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土地政策,坚持民生优先,科学编制土地供应计划,增加住房用地供应总量,优先安排保障性住房用地。要完善财政政策,适当加大财政性资金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力度。”
专家表示,这一系列的举措将共同推动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的稳固建立,从而在保障居民住房需求的同时,促进房地产业继续平稳健康发展。
目前已有地方政府开始进行探索。10月下旬,北京(楼盘) 市多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中低价位自住型改善型商品住房建设的意见》(“京七条”),将房地产市场总体思路转变至“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政策、高端有控制”,年内2万套“自住型商品住房”供地计划的推出更是受到各方关注。根据北京市目前年均新增商品住宅约10 万套的规模计算,2 万套自住型商品住房占其比例将接近20%,入市后势必将对所在区域市场形成一定影响。中国指数研究院有关人士分析指出,作为房价快速上涨的代表城市,北京市此举是地方政府从供应端入手调节供需结构的有益尝试。
慧择提示:保障房建设受到更高的关注,2015年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将达到20%左右。这样的变化会让房价上涨压力由此而得到缓解。从长期来看,这也会促使房价逐步走向平稳,并最终实现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