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优先股能促进保险资金结构优化

更新时间:2013-11-04 13:12
  【摘要】优先股的投资风险要远远小于普通股,但在中国投资优先股的股民还不是很多。近日,有市场消息称,证监会有意将IPO开闸和推出优先股同步进行,这也刺激银行股飘红。不过,相比该消息对市场的短期影响,优先股制度对于保险资金投资的中长期意义更值得关注。

  首先,优先股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长期限的固定收益投资渠道。优先股市场的推出有利于弥补中国固定收益市场在“长期限、高收益”品种上的空白。条款的灵活性也使优先股可以应用于保险资金参与定向融资、兼并收购等战略投资。在熊市中,优先股市场蕴藏着特别的投资机会。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宣布用1250亿美元购入花旗银行、摩根大通等九家主要银行的优先股,2010年政府出售花旗银行股份后获利186.5亿美元。巴菲特也曾在此次危机中凭借投资高盛优先股获得极佳的投资回报。而此类投资机会一般只会面向资金雄厚的机构投资者。

  然而,从美国经验来看,无论是优先股市场的整体容量,还是保险组合中优先股的占比均较小。优先股投资对整体投资组合的优化和投资业绩的提升均较为有限,我们应客观预期该制度推出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

  其次,优先股的引入有利于保险公司充实资本实力、提高偿付能力。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国内险企偿付能力波动较大,甚至直接限制了业务拓展、投资活动等。2013年上半年,国内上市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普遍下降。相比2012年末,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分别下降了12.34%、9.62%和9.54%。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行优先股补充资本金是保险企业的常用方式。随着中国优先股制度的成熟,国内险企也可通过此途径充实资本实力、提高偿付能力。

  此外,优先股投资相关风险需要审慎评估。优先股的主要风险包括违约风险、再投资风险、现金流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在投资过程中应审慎评估。例如,优先股附带的赎回条款会给保险资金带来再投资风险,前文曾提到,巴菲特在金融危机期间曾投资高盛优先股,然而时隔3年高盛在经营情况好转时立即宣布赎回优先股;优先股市场容量小、且一般不能上市交易,流动性风险显著大于股票和债券市场;优先股还可能因为在某个时期盈利不足,而不发放或暂缓发放股利,造成现金流的不稳定性。

  慧择提示:总体来说,优先股制度的推出将对中国保险业产生正面影响。这种积极意义更多地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对于保险资金结构优化和业绩提升作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