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全民医保基础建设 更多的惠及于民

更新时间:2013-06-09 14:09
  【摘要】为了减轻居民的医疗费用负担,让他们更好的享受到医保保障,东莞市社保局积极从促进管理信息化、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完善创新医保制度等方面加强全民医保基础建设。

  促进管理信息化
  社保部门通过与定点单位、金融机构联网,实现医保业务实时办理。通过系统改造升级,实现审批、结算网络化管理,从住院审批到出院结算均可在定点医院办理。目前,基本医疗保险市内定点医疗机构66家,市外32家,定点药店143家,定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89家,除市外3家定点医院外,全部实现电脑联网结算,每年在定点医疗机构现场实时结算医保待遇1300多万人次,实时结算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

  加快社保卡服务平台建设
  2012年实施医疗保险医疗服务审核系统和医保基金运行预警系统开发,开展诊疗项目全市标准化建设,加速推进医保住院病种统一编码。组织配合全省医保异地联网结算平台建设,为参保人创造一个更好的就医结算环境。积极开展与深、惠社保合作,在两地共设定点医院和定点零售药店14家,加快了莞、惠、深三地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一体化进程。
  2012年7月,实现社保卡、居民健康卡和银行卡“三卡功能合一”,在国内率先拓展了社保卡“诊疗一卡通”功能,初步建成以社保卡管理应用系统为基础,集社保、医疗、金融等多领域服务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

  促进基本医疗服务下沉
  一是进一步完善以市级医保经办机构为龙头、镇街社保分局和定点医药机构为主体、向村(社区)延伸的医保与医药服务网络。实现了村村有社保经办人员。这些人均经过社保部门的培训上岗,农村参保居民不出村就可办理参保缴费业务和得到政策咨询服务,有效提升了城乡医保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均等化。二是制定向基层倾斜的首诊和逐级转诊报销制度。有力支持了强基层,同时缓解了看病难,方便了参保患者就医。三是将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一般诊疗费项目纳入社保支付。我市将11类慢性病治疗转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管理,并将相应的68种慢性病用药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保报销范围,而慢病管理在社区,增强了管理的针对性,促进了患者康复。

  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通过使用新的医疗保险三大目录,加强对定点医药机构日常结算监督检查与定期检查,实施医疗费用专家会审机制,保障基金安全,充分发挥基金的使用效益。2011年将基本医疗保险年度最高支付限额提高至20万元,2012年调整部分药品、诊疗项目、服务设施及医用材料的报销比例,使城乡参保患者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近3个百分点,减轻了医疗负担。

     完善创新医保制度
  对原综合基本医疗保险进行结构调整,探索建立包括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意外伤害补充医疗保险等在内的多层次补充医疗保险。此外,完善定点医疗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和准入退出机制以及医保服务资源配置制度,促进社保定点医疗机构自觉规范管理,提高各项服务水平。

  慧择提示:综上可以看出,该市社保局积极采取措施,包括实现医保业务实时办理、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开展诊疗项目全市标准化建设等等,来更好的为医保参保群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