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厦门正在尝试对电梯等特种设备引进责任保险

更新时间:2013-05-04 10:52
  【摘要】前段时间,电梯事故频发,人们都对电梯产生恐惧心理。如果能给电梯买份保险,出事故后,不但伤者能获得赔付,物业公司的风险也降低很多。厦门正在尝试对电梯等特种设备引进责任保险,但很遗憾,至今目前厦门海没有一家专门为电梯投保的单位。

  电梯也应该买份保险,出事故后,不但伤者能获得赔付,物业公司的风险也降低很多。导报记者昨日获悉,厦门正在尝试对电梯等特种设备引进责任保险。据介绍,电梯保险的保费最低600元/年·台,每次事故的责任限额为400万元,其中每人的责任限额是40万元。困人、上蹿、下滑……电梯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公众的视线焦点。近期,福建下发《福建省特种设备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尝试引入责任保险,以公共领域电梯、大型游乐设施、客用索道、旅游观光车等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为试点对象,先行办理“特种设备责任保险”。

  这还是一个新鲜的险种。其目的在于促进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加强安全管理,提高赔付能力,预防事故。

  厦门目前共有电梯23500多台,今年一季度困人约90起。导报记者昨日从厦门质监局获悉,目前电梯保险推广工作刚刚着手进行,很快力度就会加大。

  这份保险能保多少?据介绍,“特种设备责任保险”目前只有人民财险、平安财险和太平洋财险能办理。按照招投标的结果,电梯保险的保费为10层以下600元/年·台,每增加一层增加10元,自动扶梯是800元/年·台。

  此外,每次事故的责任限额为400万元,其中每人的责任限额是40万元。也就是说,如果市民不幸遭遇电梯事故,保险公司给每人最高可赔付40万元。

  “比如,因组织救援不力,造成电梯困人2小时以上,就算一般事故。”质监局工作人员说。还有因操作人员的过失行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致特种设备故障;爆炸、坠落或运行过程中的突然事故;试车、检修、改装中发生的故障等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都能赔偿。

  保险该由谁来买单?“应该是电梯的使用单位,住宅电梯基本上都是物业公司。”质监部门表示。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物业公司主任表示这是好事。“行内有一些小物业公司,遇到电梯事故造成损伤,需要赔付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很可能赔完公司也就完了。”如果买了保险,物业公司的风险就降低很多。

  不过,目前厦门的2万多台电梯中,只有51家单位的约600台电梯“被打包”在“公众责任险”等公共领域的意外保险中。据业内人士透露,这种打包保险对场内发生的所有意外进行赔付,其中单纯就电梯事故来说,赔付额很低。好螃蟹就该抢着吃好螃蟹就该争着做第一个吃的人。

  为电梯买份保险,几乎所有方面都受益。对市民来说,万一遇到电梯事故,事后赔付就不会像踢皮球一样不断被推诿扯皮;对于物业公司等使用单位来说,可以分担赔付的经济压力,无形中提高对电梯的管理水平;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这一新的险种也是全新市场的开拓;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可以降低事故率。

  但在现实中,目前还没有一家单位为电梯专门投保。一名物业公司主任说,物业公司不愿为电梯保险买单,主要可能是保费的问题。“每年每台600多元的保费,如果有10台电梯,一年就要6000多元,有的物业公司可能不太愿意出这笔钱。”

  但这名主任同时也认为,这理由站不住脚。“只要有电梯就有屏幕,有屏幕就有广告,赚来的广告费买保险足够了。”

  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看,电梯保险都是好事。物业公司等使用单位不妨放手一试,敢于尝鲜才能走得更远。

  慧择提示:厦门尝试对电梯等特种设备引进责任保险,让电梯拥有一份保险的保障,这虽然只是一次尝试,但是如果尝试成功,将会给乘客带来更好的人身保障,同时也能帮助物业公司减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