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国家扶持农业保险发展 为农业保险发展创造的新机遇

更新时间:2013-01-29 10:50
  【摘要】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就是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同步发展的道路,这其中蕴含着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新机遇。

  第一,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将不断开启中国农业保险新的发展阶段
  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发展是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财政实力为前提的,特别是与工业化进程中工农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相契合。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倾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实现工业与农业的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倾向,而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就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途径。
  当前,中国总体上已经进入到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以工促农已是大势所趋。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中国政府从2007年开始对农业保险实施保费补贴政策。5年多来,保费补贴政策支持下的中国农业保险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相对于中国农业发展的规模并相较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农业保险的发展程度,中国农业保险的深度和密度并没有达到应有的发展水平,还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国力的进一步增强,中央财政对农业保险的补贴种类和补贴水平将会不断扩大和提升,现阶段以保物化成本为主经营重点将逐渐向以保产量和收入为主的方向转变,当前提供保费补贴的单一政策措施也将逐渐向构建包括费用补贴、资金支持、再保安排等在内的多元政策扶持体系转变,中国农业保险将会不断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第二,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将为农业保险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中国农业保险的需求受到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生产实际的深刻影响。从中国农业生产的现实情况来看,细碎化土地上小规模分散化生产的特点突出,制约了农业保险的参与意愿、参与能力及需求质量,使得中国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
  理论上讲,伴随着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地区要素结构的变化,分散的小规模土地生产经营情况应该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但是,由于以土地、户籍等一系列制度因素的抑制,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转移劳动力没有能够顺利实现“地域——职业——身份”的三维同步转换,呈现出“半城镇化”的特点。其突出表现就是转移农民没有完全脱离土地,也没能获得城镇身份,不利于改变农村土地细碎化的现状。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可以预见,中国的“半城镇化”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由农村向城镇的地域转移、务农向非农的职业转换以及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转化同步进行的完全意义上的城镇化,将成为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主流。这不仅意味着非农化的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到城镇,更重要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口流出将带来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原本稀缺的土地资源将变得相对充裕,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机械化生产经营将逐渐成为现实,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也将迎来真正的现实有效需求。可以说,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将为农业保险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第三,信息化水平的大幅提升将为农业保险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农业保险的经营管理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于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由于中国农业生产特殊的自身特点,农业保险的经营管理存在着特殊的技术障碍,突出的表现就是农业保险相比其他险种对于数据信息的需要更加庞杂、对于信息技术的需要更加迫切,农业保险的费率厘定、承保出单、防灾防损以及定损理赔等具体农业保险的业务开展环节几乎都依赖于信息化的强大支撑。

  慧择提示:小编认为,国家出台一系列的农业保险的扶持政策,将为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我国的保险企业应该抓住这一机遇,促进我国农业保险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