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基金公司营销中常见的误导有哪些?

更新时间:2017-08-28 04:15
  【摘要】基金公司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进行基金投资和管理,让人们的投资之路更顺畅。但是根据调查发现,很多基金公司为吸引投资者,往往避实就虚,向投资者灌输错误理念。那么,基金公司常见的营销误导有哪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投资分红保险划算么?重疾分红险,投资保障两不误!
  避实就虚避谈重点
  “王顾左右而言他”是最经常有的问题,这在分级基金的营销中显而易见。这种不容易被大众投资者所理解的产品,最近两年可谓热火朝天,其“光辉形象”常常见诸于报端。
  自2009年后由于股市不佳,房市受到调控,投资资金相当青睐具有固定回报的理财产品。一年的固定收益率如果能超过2年定期存款利率,或者更高,就能迅速吸引投资者目光。分级基金中的一类新模式也由此诞生。这种形式的分级基金,分为低风险份额A和高风险份额B。低风险份额A通常承诺投资人获得每年浮动的固定收益,比如1.5+一年定期利率,收益来自于B份额的补偿。
  此类收益率通常比银行理财产品略高,在基金公司以及销售银行的推波助澜下,往往令投资者趋之若鹜。基金公司将低风险份额A简单定义为“类似固定收益”类产品,但通常不会告诉你所谓“类似”的真正涵义。
  一般分级基金的运行期限为3年,正式成立后,可在二级市场上交易。而一旦交易,至少目前来看低风险份额A的折价可能性是100%,而且是大幅折价。这意味着投资者如果想在期限到来之前卖出,必须忍受亏损。这种情况没有任何基金公司会告诉你。

  预期和结果的错位
  也有很多投资者投资基金后的失望情绪,来自于预期的错位。这种情况不一定是基金公司的主动错误,通常是由于投资者对产品的认识存在偏差,但提供产品的基金公司或者是销售产品的银行都不会主动来纠正你的认识偏差。于是产生了负面的结果和感受。
  比如你在6000点的时候去买股票型基金,出于各种利益考量,基金公司或者银行都不会拒绝你申购基金。但最后你可能要面对将近50%的亏损,而且有可能从2007年至今都没能解套。股票型基金按照契约规定是不能抛光股票的,所以基金随着指数的下跌,大幅亏损是必然现象。这是产品本身的特点。
  但另一方面,当不明所以的投资者蜂拥而至时,金融机构通常极力煽动这种投资的情绪,这却是众所周知的秘密。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如何加深对基金产品的理解就显得极其必要。
  有些投资者以为债券基金风险很低,就等同于绝不会发生亏损。事实上,只有货币市场基金从出现至今没有发生过亏损(虽然理论上也有亏损的可能性)。债券类基金由于通常涉及打新股,或者股票二级市场投资,某些情况下可能发生亏损,而且去年的确也出现过。虽然长期(1年以上)来说,债券类基金的亏损往往只是暂时的。此类情况,基金公司通常不会特意知会你这些细节。

  灌输理念的误读
  还有一种比较普遍的情况,来自于基金公司理念的灌输,俗称“洗脑”。常常会有人告诉你,基金一定是要长期投资的,选基金的时候要选品牌基金公司的产品等等。其实这些话说得也没错,但这些所谓投资界的真理都是有前提的。
  过去几年里,这种案例多不胜数。当年名噪一时的某基金公司,在2007年牛市尾声时发行了一只QDII产品,主要投资于亚太市场。尽管这家公司也在能力范围内对产品做了解释,但名声在外抵不过蜂拥而至的人流。人们误以为只要一家公司的某只基金表现好,那么其他基金必然也会一样。这些迷信明星基金公司的投资者,至今还深套其中,继续为自己当年的无知买单。

  慧择提示:常见的基金公司营销误导主要就是以上几点,其中灌输错误理念最为严重,基金公司的上述误导往往会给投资者带来较大损失。专家指出,基金公司只有尽快解决上述几大问题,才能促进公司的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