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寿险业进入缓慢转型期 商业模式存疑

更新时间:2013-01-05 09:19
  【摘要】去年,我国寿险业的发展一直处于低迷期,寿险业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真"扛"不住了。”一位中型寿险公司部门负责人对我们表示,“再拖的话,事情就更复杂,有的险企几乎濒临生存临界点。”这位人士指的是,寿险业可持续增长的烦恼。

  中国保监会近期公布的保险经营数据显示,2012年前11个月寿险保费收入仅录得1.77%的同比增幅。“受制于经济环境,正经历瓶颈期的2013年保险业不会有太大起色,只是恢复性平稳发展。”1月3日,中国保险学会理事陈秉正教授说。他表示,也许中国寿险业本身就不应发展太快,如此增速未必不是一种常态。

  东方证券分析师金麟认为,整个保险业当前自上而下都在探索转型,向内涵式增长转型,而转型所涉及到的产品升级、渠道升级、向管理要效率并非简单一蹴而就,转型将是场马拉松。

  微增1.77%
  除了投资收益“失色”之外,寿险公司还面临“渠道之痛”。2012年,除了银保渠道萎缩、新渠道尚处于起步阶段,以代理人为主渠道的寿险业,即使加大人力投入,仍深陷增员难、留存更难的阴霾。
  在国信证券分析师邵子钦看来,代理人渠道效率低下的背后逻辑是,代理人佣金收入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持续拉大,目前不及社会平均工资的50%。而“利率自由化和人口红利消失”则是导火索。
  邵子钦分析,利率自由化使占比80%的储蓄型产品瞬间失去吸引力。同时,由于代理人渠道效率低下,导致佣金收入无法伴随人口红利的消失而上升。
  “现在没有谁会拿着工资单去招人增员,因为根本就没有吸引力——代理人的收入十余年来没变化,谈理想又不现实。市况不好,银保渠道又受制于银行,寿险业整个的生态环境都变了。”上述中型寿险公司部门负责人说。
  如此境况下,刚过去的2012年保险业(截至11月)交出了一份这样的成绩单:
  保监会数据显示,前11月保险业保费收入1.42万亿元,其中,寿险保费收入8284亿元,同比增长1.77%,财险保费收入4805亿元,同比增15.2%;健康险保费收入为794.6亿元,同比增25%;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为360.6亿元,同比增15.26%。
  在前六位的寿险公司中,除平安人寿和新华保险(601336,股吧)的市场份额略有增长之外,其余4家寿险公司均不程度出现下滑。
  具体如:平安人寿的保费收入同比增长8.3%,市场份额增0.57%至12.88%;新华保险同比增长3.9%,份额微增0.04%至9.97%。
  中国人寿前11个月的保费收入2987亿元,同比降0.8%,市场份额由33.70%降1.41%,至32.29%;而太保寿、人保寿、泰康的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分别减少0.3、0.83、0.85个百分点;分别降至9.53%、6.44%、6.27%。

  商业模式存疑
  寿险业1.77%的微增背后透露出的是寿险商业模式的无奈。
  在邵子钦看来,在人口红利消失和利率自由化背景下,暴露了代理人渠道效率低下的问题,寿险商业模式正受到严峻挑战。在漫长的转型期内,增员难和留存更难将成为常态。
  事实上,惟有代理人渠道方能带来高质量的保单;大多时候,寿险两大销售渠道之一的银保渠道是赔本挣“吆喝”。为冲保费规模,保险公司高额支付银行渠道手续费,最多曾高达保费收入的9%。
  “尽管人力成本不断上升,但为了维持期缴保单继续率,以确保在满期给付的情况下,净现金流不受到影响,保险公司不得不维持代理人队伍规模。”邵子钦认为。他解释,这就是保险行业作为周期性行业,在转型周期必须忍受的痛苦,在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中,成本投入是确定性的,但产出却不明确。

  慧择提示:去年我国的寿险业遭遇寒冬,今年开始寿险业将开始缓慢回升。笔者认为,中国寿险业本身就不应发展太快,如此增速未必不是一种常态,转型才是寿险业的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