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家庭CFO投保失误 忘记给顶梁柱加保

更新时间:2012-12-06 14:13
  【摘要】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购买保险的人也逐渐增多。日前,全职太太吴某先后购买了8份保险,吴太太认为这样就可以给自己和家人更好的保障了。但是理财师为她指出了错误,那就是没有为家庭“顶梁柱”投保。

  现年45岁的吴女士是位全职太太,儿子刚上大学,丈夫常年在外经商,是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作为家中的CFO(财务总监),吴女士有着很强的保险意识,儿子还没上小学时,就给他买了养老保险,后来,母子俩又投了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加上购买的一些投资型险种,每年年缴保费都在10万元以上。

  今年下半年,招行徐东支行理财师伍洁在给吴女士做家庭“财务诊断”时发现,从2000年至今,吴女士共买了8份保险,但部分保险因为买得较早,保额明显不足,以她本人的重疾险为例,保额仅为5万元,根本无法支付目前治疗重大疾病所需的医疗费。更让伍洁吃惊的是,吴女士购买的8份保险中,竟无一份保险的被保人是自己的丈夫,在她看来,把娘俩保齐了,不给丈夫增加负担,才是投保的最大目的。

  “保险最应该保的其实是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方。”了解了吴女士的投保状况后,伍洁一针见血地指出,客户投保意识虽强,也买了不少保险,但最需要的保障却没有,一旦“顶梁柱”发生意外,家庭就可能陷入财务危机,甚至失去经济来源,所以给先生投保是当务之急。在伍洁的建议下,吴女士给丈夫买了100万元意外险、30万元重疾险及住院医疗险,另外,分别购买了40万元固定收益类万能险和20万元年金,作为投资收益和夫妻俩养老的补充。

  “现在,人们的投资理财意识越来越强,但面对纷繁复杂的投资品种,往往很难做出最佳选择。”伍洁说,包括存款、国债、股票、基金、贵金属、不动产、理财产品、保险等在内,都属于投资理财的品种,每种产品的风险、收益、期限及作用都不尽相同。对于市民来说,存款、国债、理财产品、保险等低风险或保障型产品都属于“必备品”,股票、基金、贵金属、不动产等品种虽然收益更高,但也伴随着更大风险,只能作为投资“备选”。如果投资者舍本逐末,盲目将大部分资产用于追逐高风险产品,很可能血本无归。

  慧择提示:综上可以看出,全职太太吴某属于盲目投保,不仅没有给自己和家人更好的保障,反而损失大笔保金。消费者在投保时应该吸取吴太太的教训,购买保险不能仅重量而不重质,应该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保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