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这事闹大了!集采药真的出问题了?

更新时间:2025-01-22 10:18


——最近集采药的话题沸沸扬扬的。


事情发酵到现在,已经不单单是网友们的发声,就连主任医生和医保局都下场了。



具体咋回事呢?


#进口药退出公立医院的话题上热搜后,上周有20位市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吹哨药品质量,惊动了医保局。


郑民华主任形容集采药品在临床使用时,用了特别形象的话,说 “麻药不睡、血压不降、泻药不泻”


把“集采药效果不好”的问题,摆到了台面上。



一下就掀起了轩然大波,社会关注度极高。


医保局也火速做出了回应:带队开查!



集采药出了什么问题?


还记得前段时间,第十批药品集采,价格低到令人咂舌。


3分钱一片的阿司匹林、3分钱一片的叶酸、1.63元一瓶的乳酸钠林格注射液……


不同于以往大家对药品降价的“叫好”,这次集采多了很多担忧与质疑的声音:


价格这么低,会不会影响药效?药品质量有没有保证?



价格是否影响药效,咱不清楚。但随着集采药的广泛应用,很多问题逐渐浮出了水面。


对于集采药的药效情况,医生可能比我们的感受更直观。


就拿几个医生们提过的案例来说:


①血压不降


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提到,他的父亲长期服用原研降压药,更换为集采仿制药后,血压无法得到有效控制,需要加倍剂量才能达到原来的降压效果。


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卢长林反映,临床中使用集采降压药时,患者血压难以控制至正常水平,甚至出现较大波动,而相同剂量的进口药则能稳定控制血压。


②麻醉不睡


上海某三甲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反映,部分集采麻醉药效果不佳,患者在手术中可能会提前苏醒,这种情况在以往较为少见。


③抗生素过敏


川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郑阳春反映,部分集采化疗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急性过敏反应,需要抢救。换用进口药后,不良反应消失。


④泻药不泻


郑民华等委员指出,集采的肠道准备泻药在临床使用中效果不稳定,部分患者反映药物不起作用,需要增加剂量。


这导致了很多患者和医生不信任集采药,问题就很大条了。


所以,医保局对这事高度重视,迅速带队去上海调查,收集临床数据,坚决不放过任何问题企业。



官方的回应,更是将这事推上高潮,话题热度居高不下。



集采药最大的问题,可能不是药效


关于“集采药”,网上的意见也是五花八门的。


咱们在关注集采药问题的时候,还是得理性点儿。


医生临床所观察到的“药效问题”,背后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用量问题,患者个体差异问题这些。


咱们也不能一棒子把”集采药、仿制药“打死。


就像官方之前提出过的“幸存者偏差”概念,大概意思是:


吃仿制药有效的患者,一般不会说啥;而觉得疗效不好的,更可能发声。



不管原研药还是仿制药,都会有吃了有用或没用的个例。


所以,这里我们不分析到底是因为药效,还是个人体质。就从客观来讲,的确存在部分人,他不适用“仿制药”。



对于集采药,老百姓争议最大的不完全是药效,还有选择权。


比如前阵子的热搜新闻:


孩子肺炎住院,医院只能开国产阿奇霉素,打了两天点滴都退不了烧,家长让换进口药,医院却开不出,只能转院……


在医学院工作一辈子的徐诗雅,56岁患了乳腺癌后,想找些副作用小的进口药,找遍了医疗系统也没找到......



医院开不出进口药,那这部分人群怎么办?



老百姓看病买药,未来怎么办?


我们整个医疗体系的核心,是公立医院。


无论从数量、看病效果和经验来说,公立医院在我们看病体系,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现在一个趋势就是,在公立医院,越来越难开到原研药了。


想买进口药的怎么办呢?给大家2点建议


1、线上买药


目前全国各地几乎都上线了官方的查药比价工具,有些能在上面查到具体的药品信息和库存。


比如广东地区的粤医保小程序:


首页“我要找药”里面,选择地区,输入药品名,就能看到哪些药店、哪些医院有你想要的进口药。


以广州地区,想买阿奇霉素(希舒美)为例:



当然,这种方法的前提是有比较明确的用药需求,知道该买哪种药。


2、去私立医院


如果需要就诊,让医生开进口药的话,可以去私立医院,用药限制比较少。


但私立医院的花费,医保基本都不报,医保的作用大打折扣。


那相应的,以医保体系为支撑的百万医疗,也会受到一定的挑战。


不过,随着医保改革越来越清晰,百万医疗险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尝试。


比如,扩宽医院范围。


就拿长相安2号来说,扩展了特需医疗,特定疾病除了去公立医院,还可以去特需部、国际部、VIP部、指定私立医院就医。


年度限额400万,0免赔额,100%报销。


再比如,放宽了外购药。


就拿蓝医保(好医好药版)来说,外购药及医疗器械保障全面放开,不限清单,而且保证20年+写进条款。


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为我们的“进口药”费用兜底。


但百万医疗险的主体,还是围绕公立医院体系,绕不开医保体系。


所以,如果想通过保险来提升看病质量的朋友,我有2个建议:


①中高端医疗险


就医范围更广,能去更多的医院,也掌握一定的用药自由。


当然保费门槛也会更高一些。


可以找一些性价比高、灵活性高的产品,入手压力没那么大。


比如MSH高能保,选择计划一,普通部0免赔,特需+国际+私立共享2万免赔额。


小毛病就在普通部住院看病,0免赔。


大毛病可以选择去特需、国际、指定私立医院就医,能报销60%。


价格也不算太贵,22岁买,保费一年不到1000块,就能实现“就医自由”。


②重疾险


还有个方法,不要局限在“医保报销”这件事。


直接多买点重疾险,一旦确诊条款疾病,能赔一大笔钱,这笔钱任我们支配。


我们就有底气去更好的医院,享受更好的就医环境,吃更好的药……




在最后


转头想想,这波集采药的关注度这么高,其实是好事。


只有官方重视这件事,以后的药品质量才能更有保证,老百姓才能更安心。


对此呢,大家心里有自己的“一杆秤”就好了,没必要过于消极。


我始终认为,医保改革,一定会经历一段“阵痛期”,然后找到一个平衡点。


至于这个“平衡点”是否能让大部分人满意?你的看法又是什么?


关于医疗险在哪买、怎么买还有疑问,或者想要测算保费/定制方案。点这里,1V1给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