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2.75%产品已经上线...3.0%的增额终身寿险还能维持多久?

更新时间:2024-07-12 09:30

去年的七月底,预定利率从3.5%下调至3.0%。

今年的七月初,预定利率2.75%的产品出来了。

相信这段时间,大家应该也都多少了解到预定利率2.75%的产品。

今天呢,我们就一起来看下2.75%的新产品和现在预定利率3.0%的产品有多大差距。

以及深入探讨下,作为决定产品收益的预定利率,这么关键的数据,为什么在一年之后,又传出了下调的声音。目前对于保险预定利率下调,又到底是什么情况。

 

预定利率呢,就是保险公司开发产品的上限。

2.75%预定利率,决定了,产品收益上限,不能超过2.75%。

比方说我们以现在市面上这款最新的2.75产品尊享世家 2024为例,来对比下,它的收益表现。

为了更有对比意义,我拉来了,另一款泰康的3.0%增额,以及市面上一款收益表现还不错的3.0%增额长城平型关。

以30岁的女性,趸交50万为例。

对比维度上主要看回本时间、现金价值、以及复利IRR这三项。

回本时间上,泰康2.75%的产品和其3.0%产品一样,还是在第7年回本,属于正常水平。但要是和拔尖的长城平型关比起来,就稍微慢一点。

再来看现金价值,总体对比下来,泰康2.75%的产品和其3.0%的,差距也较为明显。在保单第30年的时候,差了6万多。

和长城平型关相比,差距就更大了,保单第10年的时候,就相差6万多。在保单第30年的时候,直接相差16万。后续随着增值时间越长,这个差距越大。

最后看下2.75%的产品复利表现如何。

2.75%的尊享世家2024,长期持有30年的复利是2.34%,大后期也就2.5%。

而拔尖的平型关,在保单第10年就能达到2.5%的复利,后期达到2.8%几更是不在话下,能看出这个差距了吧。

所以说,不要觉得只下调了0.25%,其间的收益下滑还是蛮大的。

但好在这只是个别保险公司下调利率,目前还是市场上还是有很多优秀的3.0%产品。

为什么现在又传出下调预定利率的声音了呢?

 

一定有很多朋友好奇,为啥去年刚调完预定利率,今年咋又要调整呢?

只能说预定利率下调是大势所趋,只是调整方式有所不同。

下面我就从监管、保司,还有市场三个角度,来分析下预定利率下调的原因。

其一、监管。

对于监管的角度,一定是既想要保险行业蓬勃发展,但也会更在乎行业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预定利率关乎着产品定价,一旦定得过高,就有可能出现利差损的风险。

比如说,我国在90年代末,就提供过这种复利超过7%以上的老保单。而随着存款利率下降,就导致保险公司陷入到了巨大的亏损中。

后续的两次下调也都是同样原因,由此,对于保险的预定利率,监管会把它视为保险行业的重中之重。

其二、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可能不会那么甘愿去调整利率,但在现实面前,又不得不去调整。

3.0%的固定类增额,在当前的市场,确实很有吸引力。保司可以靠增额,去收保费,扩充规模。

但问题是,如果许诺客户2.8%的收益,那么保险公司就得拿至少3.5%以上的投资水平吧?

从现实来看,保司的投资情况,并不容乐观。

这两年来,无论是无风险类产品,还是股票、基金这些权益类表现都不太好。其中作为无风险风向标的国债,下滑是最能引起市场关注的。

十年期国债,从去年的2.8%,下降至今年的2.3%左右。上一周,差一点破2.2%以下。

说起来,因为下降速度过于快。前段时间央行还下场在二级市场卖国债,来拉高国债收益,防止长端利率过低。

这么看整体趋势,确实还是偏下行趋势的,导致保险公司实际投资结果较为惨淡。近三年,保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是3.5%。

而且,保险公司也陷入了资产荒的情况。我们来翻一下2022年到2023年这两年之间,保险公司投资的占比,会发现存款、权益类占比有一些明显下降,只有债券在上升。

所以保险公司现在面临的情况是,不知道该去投什么。

我们看市面上真正能跨周期的产品目前很少,除了保险公司自身卖的保险以外,可能只有30年、50年期超长国债这一类能长期锁定利率的产品。

其三、市场。

保险公司都面临资产荒的情况,那个人投资者自然是更不知道投啥。权益类这些,高风险的,未必能带来高收益,能不亏都不错了。

而且以前被誉为神器的银行理财、信托产品,这两年都相应遇到的一些问题。

银行理财打破刚兑以后,不仅吸引力下降,而且近期还遇到提前终止的情况。至于信托产品,若买底层和地产挂钩的,能否兑付都画上问号。

所以投资者会用脚投票,考虑保值的资产只有,存款、国债、储蓄险。但现实是,国债根本抢不到,刚出就秒光。

所以很多人会选择,把买存款、国债的钱来投保储蓄险。过去这两年,保险行业运用的资金,也屡创新高。

可问题也来了,这么多资金掌握在保险公司手中,他们又能去投哪?毕竟,打不平投资收益的资产是负债啊。

种种因素下,调低预定利率是大势所趋的。只是呢,今年与去年的整体下调相比,变为了保险公司自主下调。

 

相信,之后也会有多家保司,去跟随泰康的脚步的。

据财新的文章,其实,早在四月份的时候,监管部门就与保险公司沟通和判断,是否要把3.0%的预定利率水平进一步下调至更低。

而没有像去年那样定好节点全部下调,原因就是,一旦下调预定利率,覆盖面实在太广,会切实影响到保险产品的竞争力。

毕竟,预定利率不仅影响着储蓄险,同样也影响着健康险。现阶段,对于重疾险这类长期健康险,本身吸引力就降低,再整体大幅度下调预定利率,那么就更加会降低投保热情了。

所以到现在,演变为根据保险公司自身情况,自主调节利率水平,针对固定类增额终身寿专门调整。

监管也会考虑到,有些保险公司它的投资实力表现是不错的,比如今年第一季度,很多保司是能拿到4%以上综合投资收益的。

对于投资表现不错的保险公司,一味地调低预定利率,其实是影响保险公司良性发展的。

另一方面,让保险公司自主或点名时调整预定利率,其实是提前建立对利差损的预防与警示。

让大家不再卷收益,而去重视产品功能和服务。特别是对大型保险公司而言,本身分支机构多,承担较多费差,可以适当调低预定利率,提升公司的稳健型。

还有对于运营较差的保司,我觉得监管也有必要去要求他们调低预定利率。

另外呢,我们也观察到,有家保险公司,在备案保底1.75%的分红险。虽说只是个别公司的产品。但其实也意味着,未来,我们的储蓄险,也会如保险发达的市场那样,逐渐变为低保底+高分红的形式。

很遗憾的告诉大家,现实会如我们判断的那样。固定类的3.0%增额,确实会随着时间,逐渐消失……

 

以往,集体下调预定利率总会被销售人员当做营销促单的手段,过多的炒作也引来大家的反感。

反观现在,监管单独指导,各家保险公司小步调主动调整,没有了过度的营销。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挑选相对优秀的产品。

如果近期有养老需求,或者是给孩子存教育金,以及给自己存一笔风险钱,可以考虑提高一下这些规划的节奏。

毕竟现在这种自主性进行下调的情况之下,真的不敢保证优秀的产品在什么时候就悄悄下架了。

另外我们在配置产品的时候,也要意识到往后产品会逐渐向分红险靠拢。那当前这种高收益、明确兑付收益的固定类产品,真的是一个奢侈品了,应当及时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