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大病保险推动市场转型 95个品种平均降价17%

更新时间:2012-09-20 18:18
  【摘要】大病保险的推出,让很多人心中的石头得以放下。发改委18日宣布,将从10月8日起调整抗肿瘤等95种药品最高零售限价,平均降价幅度达17%.分析认为,本轮降价或为大病医保的推行做铺垫和辅助,未来如果医保财政压力较大,药价下调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
  分析认为,发改委采取限制药品最高零售价的方式,或将倒逼药企转型升级。不过,这种药价管控措施效果并不明显,旨在解决药品“变脸”问题的《药品差比价规则》也被指执行不力。专家建议,除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外,抑制药价虚高也有赖于配套政策的实施,如规范药品用量以及报销政策的调整。
  95个品种平均降价17%
  从10月8日起,部分抗肿瘤、免疫和血液系统类等药品最高零售限价调整,共涉及95个品种、200多个代表剂型规格,平均降价幅度为17%.
  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指出,这次价格调整对日费用高的药品加大了降价力度、对日费用低的药品不降价,鼓励价格相对低廉药品的生产供应;对部分临床供应紧张的血液制品适当提高了价格。
  该负责人还指,此次调价对专利等创新型药品适当控制降价幅度,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药品的研发创新;对原单独定价药品,进一步缩小了与统一定价药品之间的价差,以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我们了解到,本轮调价中涉及的抗肿瘤药类药物临床用量大,降价后将对降低医疗费用产生较大影响。
  “这一轮降价也许和接下来要推行的大病医保有相关性。”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斯坦福亚太研究中心比较卫生政策研究员陈秋霖告诉南方日报我们,本轮降价药品是针对肿瘤、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这些费用比较高的疾病用药,也是将来大病医保所针对疾病的用药。他预计,本轮降价就是为大病医保的推开做铺垫和辅助。
  倒逼药品生产企业转型升级
  我们了解到,这是发改委年内继5月1日调整53种消化类药物最高零售价格后第二次调价,也是自1997年来第30次调整药品价格。
  而早在此前,就有业界人士担心,大范围降低药品价格,会否导致药企“降价死”?我们所采访的多位专家均表示,从终端上降低药品价格不会影响药品生产企业的利润。
  医药产业投资专家刘彦明告诉南方日报我们,我国药品价格虚高,主要原因是营业费用明显偏高,达到30%以上。他表示,医药市场是个竞争性的市场,再大的药品生产企业在医院面前都是弱势地位,过高的营业费用成为消费者承担药价的大头。“这是整个医药市场机制的问题。”
  银河证券分析师郭思捷分析认为,以本次药价调整为例,肿瘤药的出厂价和终端价相差很大,相应的利润挤压空间也大,因此降价的影响会稀释在流通环节中,最终对药品生产企业的利润影响很有限。
  陈秋霖进一步指出,下调药品价格可能对个别企业造成利润降低,甚至放弃生产。不过,国家通过这种价格杠杆的方式,可以促进药品生产企业转型升级。
  抑制药价虚高有赖配套措施
  不过,发改委这种药价管控措施被指效果不明显。在部分药品降价之后,有些药企便将药品“改头换面”,比如换个包装、多加一种成分,或者把胶囊变成片剂等,从而实现变相涨价。有的医院则受利益驱使,在招标时放弃限价药,转而选择利润空间更大的高价药。
  “更可恶的是,部分药品企业为了躲避发改委调价规则,改变药品剂型。”刘彦明也告诉我们,国外药品以口服为主,国内则以注射为主,这对患者的健康有不小危害。“这是一条围绕医院控制处方权展开的利益链条。”
  慧择提示:以上是专业人士对大病保险的相关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陈秋霖建议,除了压低药品价格外,抑制药价虚高也有赖于一些配套措施,比如说规范药品用量以及报销政策的调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