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三十年 “弹指一挥间”,中国从一个典型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了市场经济体制;从一个在世界经济中没有多少话语权的经济体发展到连续三十年经济增长率保持近10%、世界排名第四的经济大国。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还没有消除饥饿,战争、动乱、纷争不断的同时,中国这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解决了温饱、实现了高速增长、保持了稳定与和谐,应当说,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三十年,是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庆贺、骄傲的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相信各行各业都要进行盘点,回顾艰难和辉煌的历程,总结经验与教训,展望更加美好的未来。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部门的保险业当然也不例外。从1980年正式恢复保险业开始,在近三十年中,保险业从一个只有一家公司、几亿保费的“微量元素”“裂变”到今天7000亿元的保费规模、100多家各种类型的公司、拥有近3万亿元资产、初具规模的金融行业。而这些数字的背后所映衬出来的则是保险业对国民经济“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中的
中国保险市场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从1992年美国友邦公司落户上海至今,世界500强中几乎所有的保险巨头都来到中国,希望在此得到收获和发展。
在满怀激情庆贺辉煌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甚至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们仍有不小的差距。据2006年的统计,我国的保费收入仅占全球保险收入的1.90%,保险深度仅为2.7%,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7.52%)和工业化国家水平(9.18%);保险密度仅为53.5美元,同样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54.8美元)和工业化国家水平(3362.2美元)。不仅仅只是数量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在质量、效益方面的差距。仅以中美两国保险业的劳动生产率为例。两国的保险业就业人数占金融业就业人数均约为40%左右,但美国保险业创造的增加值占金融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约为30%,而我国保险业创造的增加值仅占金融服务业增加值的6%左右。与此同时,我国保险市场上还存在“五多五少”的现象,即同质产品多,个性产品少;综合公司多,专业公司少;产品竞争多,服务竞争少;机构开设多,市场培育少;人员流动多,人才储备少。由此反映出这个市场的非理性和不成熟。
具体分析来看,第一,市场是多元的,消费者也是多元的,因此需要有多元的产品来适应市场需求。应当说,近些年来,各
保险公司推出了许多名称五花八门的新产品,可谓“种类繁多”,但严格说来,尽管名称不同,但产品实质上雷同,个性化产品少,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方面的需要。第二,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上,应当是先有专业化,然后才有多元化。也就是说,只有专业化做好了,做精了,多元化才有坚实的基础。我国保险市场上本身专业化公司就很少,加上即使是“单纯”的产险,或者
寿险公司也都热衷于“全能型”,例如寿险公司创办产险子公司,产险公司创办寿险子公司等,导致保险业的“专业化基础”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第三,与很多的发达市场相比,我国保险市场上的竞争主体还是比较有限的,但就是在这样一个竞争主体很有限的市场上,竞争却是异常的激烈。然而,这种竞争主要体现在费率和手续费的竞争上,而不管是卖出产品后的售后服务还是赔偿给付时的理赔服务都相对不完善,由此常为消费者所诟病。第四,保险经营以大数定理为基础,因此,增员、布点都是必要的经营举措。但在目前中国的保险市场上,各公司在迅速增员、快速设立分支机构的同时,整个行业对员工的培训、对消费者的保险启蒙都不够重视,更有甚者,为了争夺保费规模和市场份额而进行激烈的价格竞争,导致了对市场资源的掠夺性开发。第五,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员工的流动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它反映并顺应着产业结构乃至经济结构的变化。但在目前中国的保险市场上,人员的流动过于频繁,“集体跳槽”事件频频发生,以至于一些地方和公司不得不出台一些限制人员流动的强制性措施。人员流动异常频繁的背后,反映的是机构扩张的过速和专业人才的储备严重不足。虽然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应当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用发展的措施来解决,但保险经营者和监管者应当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后果有着清醒的认识,并着力抓紧解决。
毫无疑问,中国保险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持续高速增长的经济、庞大的人口规模、快速积累的个人财富、改革中的社会保障体制、未充分开发的市场,这一切都预示着一个高速增长的前景。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意识到,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保险业的经营环境与几百年前、五十年前,甚至一二十年前相比,都有了很大的不同。经济的全球化、全球变暖、国际恐怖主义活动、信息化社会、新技术层出不穷等现象都是在上世纪末、甚至近几年才出现的。这些因素都对传统的可保风险的条件提出了新的挑战。从中国来看,经济的高速增长;金融取代财政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现代生活方式的普及,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法律制度的建立与不断完善,这些因素在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活力和效率的同时,也构成了许多新的风险因素,由此为人寿、健康、财产、责任等保险提供了巨大的商机。除此之外,2008年又将以“夏季奥运会”、“从紧”的货币政策,人民币的升值、央企的整合、资本市场的变化、房市价格的波动等“变数”为2008年保险业的经营带来一些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新的不确定性因素。
在经历了近三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面对新的经营环境和背景,中国保险业需要在新的一年中审时度势,加速转型,由此实现稳健发展。这种转型应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首先,在经营理念上,从“小而全”的“多元化”转向“精而强”的“专业化”。应当将专业化做好、做精,再去规划“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对一些新成立的公司而言,更要把握好这一点。其次,在增长方式上,从追求市场份额、追求保费规模的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增长方式。再次,在竞争手段上,从价格竞争转向服务竞争,注重售后服务,大力抓好理赔服务。最后,在盈利模式上,从惜赔、拒赔转向成本控制、风险控制;从单纯地依靠承保业务盈利转向承保业务盈利与投资业务盈利并重的盈利模式。
2008年,我们期待保险业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庆典献上一份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