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平安、国寿等公司大健康布局显成效

更新时间:2018-09-10 15:48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推进,居民正赋予自身健康以越来越多的关注,健康也正成为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重要需求。这从健康保险走俏市场便可见一斑。据银保监会披露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019.45亿元,同比增长15.44%。

  健康保险已经成为保险业务新的重要增长点。随着行业回归保障本源,健康险有望成为寿险公司今后在市场竞争中的主打产品之一。但面对健康险市场的广阔前景,保险公司并未只在健康险产品上做文章。笔者注意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为自己打上“大健康”的标签,吹响了进军大健康产业的号角,不断拓展上下游资源以力图围绕健康保险产品打造大健康生态。据笔者不完全梳理,就有国寿、平安、新华、泰康、招商信诺等多家公司在大健康产业纷纷“落子”。

  诚然,打造大健康生态对于保险公司提升产品与服务的附加值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平安、国寿、泰康等公司在大健康领域的布局也逐渐显现出成效。但“罗马城不是一日建成的”,保险公司打造大健康生态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推进大健康战略的过程中,各家险企不应忽略科技手段的重要价值。

  从健康险本身来看,长期以来,健康险都面临着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困扰,合理利用数据资源,能够帮助保险公司提升风险控制能力。大数据在大健康生态的其他方面仍然有用武之地。借助大数据分析,保险公司能够发掘特定群体的保险需求,在风控能力得到强化的基础上,保险公司能够为特定群体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及健康服务。例如,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拥有9000万名乙肝病毒携带者,由于风险较高,所以乙肝患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很容易遭遇拒保。而通过借助大数据分析,国内互联网保险平台大特保就推出了一款肝病险,从而为这一群体提供了更完善的保险保障。

平安、国寿等公司大健康布局显成效

  数据的价值不言而喻,但对于很多有志于打造大健康生态的保险公司而言,获取和共享数据难上加难。数据也因此成为保险公司同医疗、健康服务方生态实现联动的“痛点”之一。在通过与公立医院等在内的各方加强协调的同时,也有保险公司通过自建、收购等方式搭建自己的健康产业生态链。事实上,保险公司要想获取客户的健康数据还有一个成本更低的方式,比如借助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常被认为是险企介入客户健康管理的新鲜方式,但归根结底,客户是在与保险公司分享自己的健康数据。众安保险推出的“步步保”是国内较为成功的实践。借助可穿戴设备提供的历史数据,众安保险会为不同情况的用户推荐不同保额档位的重大疾病保险保障。而随着“万物互联”的步伐加快,今后通过各项智能健康设备,保险公司能够获取客户更多的健康数据,例如,就有保险机构尝试通过连接智慧药房、智能血糖仪等来获取关于客户的医疗用药数据。

  而最根本的是,要想实现大健康生态联动,保险公司必须在技术能力方面实现提升。近日发布的《中国商业健康险白皮书》就指出,健康生态联动对保险公司的核心系统提出了挑战:互动型的生态联动不仅仅是数据底层的对接,更需要保险公司在应用层面上具备灵活的集成能力和快速的响应能力;需要能与医院的HIS系统、健康服务的健康管理系统、医院/社保等专业系统等实现多方对接;实现实时或者准实时信息交互,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这无疑需要保险公司拥有一个可高效运用、灵活、集成能力强、可扩展性好的核心架构支持。以很多保险公司现有系统的能力来看,即使通过“打补丁”的方式加以局部升级,也显然无法支撑起大健康生态联动的愿景。在这种情况下,有志于打造大健康生态的保险公司,还有何理由忽视提升技术能力和运用科技手段。

  目前,数据对于保险公司的重要性毋庸赘述,而数据资源更被有些业内人士比喻为健康险的“血液”。但数据本身并不一定能够创造价值,只有有效利用数据才能释放出这一资源的巨大潜力。这就对险企在大数据技术方面的应用能力提出了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