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成本变化有备而老
随着养老生活成本日益上涨,养老资产投资运用效率和质量都亟待提高。要做到人人“有备而老”,无疑需要政府、社会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和生命保险资管公司近日共同推出的中国第一个养老成本指数(ISLCI)给商业养老保险市场提供了新动能,使“有备而老”更为理性和科学。数据显示,以2016年12月31日为基期,基期指数为100点。截至2017年6月底,养老成本指数报98.91点。
老年人的生活支出情况是建立该养老成本指数的基础依据,根据老年人的实际生活情况,居民养老阶段的支出消费结构尤具特殊性,老年人对食品等日常消费支出以及医疗护理等方面的支出占比较高。民政部等三部门2016年联合发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老年人在吃穿住等日常生活方面的支出占比依然高达55%,医疗保健费用支出占比接近13%,显着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相应的老年人在交通通讯和文化娱乐等非必需品消费方面占比偏低。
值得关注的是,该养老成本指数还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CPI分项指标为基础构建。通过对养老成本指数进行历史回溯分析发现,其涨幅显着高于居民消费者价格(CPI)指数涨幅。按照复合增长率计算,在过去16年的时间中,我国CPI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8%,而同期居民养老成本指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90%。且在过去6年中,养老成本指数上涨趋势超出同期CPI涨幅,二者之间的涨幅差距逐渐增大,这说明我国居民的养老成本具有一定压力。
如此看来,养老成本指数的建立揭示了居民对于商业养老保险的迫切需求。
此外,养老成本指数在引导资产端投资上具有重要意义。指数变化可以成为投资收益的对表基准,也是引导资产端在资产配置和投资策略上重要的可量化决策参考因素。引导资产实现从定性到定量的跃升。对我国资本市场来说,长期性资金不足是制约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养老成本指数将引导资产端进行长期投资,有助于缓解当前资本市场长期性资本不足,提升长期性资金的供给能力,促进保险行业与资本市场良性发展。
指数化产品创新未来可期
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后,养老保险话题备受关注。业内普遍认为,推动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关键在于对推动养老保险产品的创新,特别是要设计切实满足居民养老需求的新型产品。
“中国养老成本指数是跟踪养老保险产品的一项基础性的创新。有望成为推动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及资管产品发展的一股新力量。” 中国保监会资金运用监管部胡会杰处长如是表示。
富德生命人寿产品总监叶燕在对基于养老成本指数作出的产品构想中提到,可以配套开发变额年金的养老产品,同时嫁接多种保障类的保险产品。“基于养老成本指数设计的资管产品的一个特性是以抵抗通货膨胀和覆盖居民养老成本,进而实现长期的保值和增值目标。”叶燕谈到,变额年金产品设计分为积累期和领取期,积累期以变额年金为载体,嵌入长期担保机制即最低保证利益。担保收益与养老成本指数挂钩,锁定客户退保时的最低收益,确保居民的养老金能够盯住未来预期的生活成本,解决了通货膨胀难题。
除此之外,通过对养老成本指数年龄和区域的细化,资管产品可以从被动型与主动型两个角度设计。李荣辉举例道,被动型的资管产品可以按照生命周期分段设计。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收入上升期,30至50岁,风险偏好较高,采取进取型的投资策略;二是收入平台期,50至65岁,风险偏好由高变为中等,采取平衡型的投资策略;三是养老回报期,65至95岁,风险偏好较低,采取保本型投资策略。
对于主动型的资管产品,投资策略可以采用基金中的基金(FOF)投资方式实现资产的多元化投资。近年来FOF在中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今年有望推出公募的FOF产品,美国是全球FOF基金发展最成熟的国家,2006年其推出《养老金保险法案》后,养老金投资主要通过公募FOF方式,包括日期基金和目标风险基金两种。目标风险基金更强调主动性,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好选择不同的投资产品。
在我国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障基金缺口正在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以商业养老保险为主的第三支柱有望成为未来社会社保体系中的重要补充力量,指数化养老产品值得期待。
加快养老产业与服务布局
“养老产业链条当中我们占据的长度应该是最长的一个行业。” 中资协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近日如是表示。从养老产业投资来看,保险业无论是在养老社区的建设和管理上,还是在医疗和健康等产业的投资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中国的养老产业会是一个跨行业的发展,行业融合是养老产业比较大的趋势。未来要在中国的养老保险服务业立足得到好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创造一个闭环的客户体验。对此,毕马威金融战略咨询总监张浩川分析指出,我国养老资产目前的配置偏重于现金和存款,在所有三支柱的资产中,50%的资产以现金形式存在,而这部分资产的回报率非常低。相较国际水平,我国的养老资产对于高风险高配置的资金比较少。
当前,在养老地产方面,我国保险公司普遍面临一些挑战。第一,保险公司从事地产开发或养老社区建设期间,整个法律政策框架的不断变化会导致政策风险的增加。对于一些风险偏好比较保守的保险公司来讲,要持大笔资金进入养老地产开发领域必然会心存顾虑。第二,相比于有发达的二级市场和第三方协助开发、管理机构的美国养老地产,我国的房地产公司必须忍受大笔资金长期锁定在养老地产资金领域,这对于资金储备量提出了很大要求。第三就是国内缺乏针对养老社区的专门管理人才和有效的房地产证券化手段(REITs),这些都对保险公司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我国的养老地产开发模式具有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优势,如此能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和机会。
在和养老地产息息相关的养老医疗护理行业,近几年险企在此领域的布局正逐步加快。比如中国人寿除了开发养老地产外,还在境内和境外购买了医院和医疗科技公司;中国平安大力发展大健康、大医疗,医院以及直接购买上市公司并力求整合这些资源。
张浩川谈到,我国保险业养老医疗护理的投资战略,可以总结为跨境、跨界、交易开放和投资后的有效管理几大特点。当前,保险公司正努力开拓境外投资伙伴和医疗资源,无论是科技类、检查类、护理类还是医疗诊断等资产都将其纳入资源整合范畴,并在医护产品的交易架构上秉承开放态度,无论是控股还是参股、全资还是合资,对于交易的融资方式以及是否以后要退出等各方面交易架构的安排都显得十分灵活。我国医疗护理投资比较强调后期管理,保险公司尤其注重在医疗反欺诈和逆向选择上的投入。
我国居民的商业养老意识单薄,养老成本指数实现了居民养老成本的显性化,可以引导居民做好长期理性的养老储备规划,提升居民的养老理念,激发居民在商业养老保险方面的潜在需求。
达尔文10号重疾险
抵税利器中荷岁岁享护理险,买前必知的13个问题!
慧择小马老师|1277 浏览
限时放宽!给父母买长相安长期医疗险,免体检和人工核保啦!
慧择小马老师|1025 浏览
短短3天,她帮客户要回了漏赔的100万!
慧择小马老师|352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