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国内中端医疗保险市场被认为处于“空白”状态,有市场、产品少、保费可忽略,而现在“中端市场长期空白的情况有了明显改善,因为各家公司在客户分层上面都在下功夫,在各类产品上也都会有体现。
用几百元买份医疗保险,可以获得数百万元的住院医疗保障,这于国内民众而言已成为现实。
基于对中端医疗保险市场有巨大潜力的判断,近年国内险企迈开步子,众安、平安、友邦等近10家险企推出中端医疗产品,部分产品堪称“爆款”,成为“星星之火”。
空白
为什么说此前的国内中端医疗保险市场为空白?一组数据可以很好地说明。
2012年,我国的短期医疗保险市场的保费明细显示,高端医疗保险市场规模10亿元,中端保险市场规模1亿元,
补充医疗保险市场规模240亿元。数据表明,短期医疗保险市场中,低端的补充医保占95.8%,高端医疗险占3.8%,而中端医疗险仅占不足0.4%。
划分高端、中端、补充医保产品的依据为人均(件均)年保费: 12000元以上的为高端产品;2000元至12000元为中端产品;低端产品为2000元以下保费的,通常是补充医疗保险。
除了保费的划分依据外,高、中、低端医疗险产品,从承保范围和服务以及对于险企的盈利性上,都有不同。
比如,从承保范围和服务上,高端医疗险产品的保额最高为2000万元,承保所有门诊、急诊住院费用,除部分高档医院外的所有医院,包含部分国外就医支出,增值服务为直付、预约、VIP病房和急诊救援等。中端产品的承保范围相对高端医疗险产品有所缩小,例如不含高档/外国医院,且保额较低。补充医疗险的承保范围仅限公共医疗保险指定医院,大部分涵盖门诊/急诊,也有一部分只涵盖住院费用;通常辅以意外、大病和生育险及住院津贴,无增值服务。
对中端医疗保险市场空白的相关原因,时任友邦中国首席市场官张晓宇曾表达过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这与国内寿险业务严重同质化情况相关,产品创新多为不实,各公司之间并没有形成充分的差异化、多元化竞争。
变化
中端医疗保险市场已不再空白,已现“星星之火”,众安、平安、友邦等近10家险企推出中端医疗产品,部分产品成为爆款,使得中端市场初具规模。
比如,众安保险方面披露的数据显示,2016年8月推出
尊享e生(2016)后,在双11活动期间,超过2万人为自己和家人投保,4个月内有20万人投保;仅在支付宝App保险服务频道,该产品目前已累计售出12万份。
友邦中国相关人士表示,其推出的中端医疗险产品康惠、康逸以及家庭组合医疗产品康康一家,也获得了不错的市场认可。
不断有进入中端医疗险市场后,中端医疗保险产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不再作为附加险,而是成为主险,可以被单独购买;再比如,引入1万元免赔额后,保费大幅降低,由此前的1000元-2000元降至300元-500元,同时免赔额以上得以100%赔付。同时,保额也得到成倍提升,由此前的每年50万元、终身400万元,提升到每年300万元-600万元、终身无限额的程度。
潜力
中端医疗保险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首先,中端市场客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对补充医疗保险的保障程度和范围并不满意,需要更好的服务和医疗保障。因此,国内消费者对更好的服务、更广的承保范围存在日益扩大的升级购买需求。其次,健康险价格仍然是主要门槛,中端保险相比高端医疗保险,价格上更能被客户接受。另外,医院和保险公司也希望推动收入增长,他们对此的拓展动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端医疗险市场的发展。
基于上述分析,罗英预测,国内中端医疗保险市场规模将不断增长:2011-2015年,中端医疗保险市场规模预估年增长率为138%;2015-2020年,中端市场规模年增长将保持在60%。具体规模上,到2020年,商业医疗险市场规模预计为3330亿元,其中,中端市场670亿元,高端市场120亿元,补充医保市场1130亿元,大病保险市场1410亿元。
中端医疗保险市场已不再空白,已现“星星之火”,而这些变化的发生,都是基于产品保留核心保障责任的前提,即保障范围不仅是社保范围内的医疗保障责任,也承保社保范围外的相关医疗服务责任。未来中端医疗保险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值得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