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精准扶贫”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扶贫事业的观念与行动有了“质”的转变。这样的转变,不仅财政资金的使用需要“急转弯”,金融与保险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据报道,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已经初步探索了保险扶贫农村市场。比如,在江苏省泗洪县的低收入人口中,将近一半的家庭有人拥有支付宝账号,可以较为便捷地享受到这次公益扶贫保险。效果上看,花小钱、办大事的保险扶贫模式让不少村民感慨,“这比送我两桶油或者送袋米有用多了”。
事实上,很多农民面临的生产生活风险,已经不是自然灾害或者粮价波动,而是“救护车一响、一年猪白养”的恐慌,甚至是一把火烧掉了一家人的希望。但是,财政资金的补助力量毕竟有限,目前的农村医疗保险还只能做到面上的广覆盖,大病保险的精准度不够、力度也有限。这时候,借助市场力量的保险精准输血,往往能雪中送炭、四两拨千斤。
尽管,商业保险对农民来说“很需要”,可是价格较贵,不少人负担不起,或者观念转不过来。对此,市场化的保险金融机构既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突出公益性,比如在泗洪县,当地政府与保险公司、蚂蚁金服一起搞的“扶贫100”试点,就是针对病、残、灾、学四种情况对症下药,保证老百姓不花一分钱便可尝到甜头。
更进一步,试点的模式逐步成熟之后,企业需要适当收费,这也无可厚非,关键仍在不断细分识别用户。有的农民守家在地,很少外出打工,对他们来说天灾险、大病险就很紧迫。而对一些常年奋斗在大都市的打工族来说,家里的留守儿童更需要上学的资金保障。我们常讲“因地制宜”,这个“地”字再怎么细化、细分、细致掰扯都不过分,因为越“细”意味越准确,也意味着老百姓无端的支出越少。
同时,政府公益资金与企业商业资金的有机结合尚待突围。在一些基层地方,财政配套与互联网金融还是“两层皮”,能否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在具体的保险产品投放中,根据购买者的家境分为“财政全包”“财政半包”“财政不包”等多种类、多层次,这才是精准扶贫的靶心所在。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精准扶贫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工具;而金融保险产品的研发,也为消除贫困提供了更为充分的可能性。中国农村的基层实践蕴藏着丰厚的养料,把民营企业的灵活性充分调动起来,好好开拓这片新蓝海。
慧择提示:在精准扶贫工作上,保险公司要积极创新模式,并要根据不同贫困人口的需求定制保险,这样才能减少老百姓的保费支出,另外,保险公司既要突出公益性,又要有专业性,解决老百姓的难题是最重要的。
小神童5号意外险
抵税利器中荷岁岁享护理险,买前必知的13个问题!
慧择小马老师|1095 浏览
限时放宽!给父母买长相安长期医疗险,免体检和人工核保啦!
慧择小马老师|889 浏览
短短3天,她帮客户要回了漏赔的100万!
慧择小马老师|351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