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交强险收益甚微 保险行业需制定政策改善行情

更新时间:2017-08-26 06:05
  【摘要】近期,保监会对2014年交强险业务情况进行了披露,50家经营交强险业务的公司2014年合计实现经营盈利16亿元,继2013年盈利后连续第二年实现微利,这需要保险行业制定政策,改善这一局面。

  业内:不做保费会快速下滑
  2014年交强险经营呈现出稳中向好态势,基本实现保本微利目标。不过,从具体数据看,2014年交强险承保仍是亏损的,盈利主要靠投资拉动。保监会数据显示,2014年,交强险承保亏损47亿元,投资收益63亿元,经营盈利16亿元, 基本实现盈亏平衡。留意到,这也是交强险继2013年经营盈利后,连续第二年实现经营盈利。
  不过,这并不能说明交强险形势一片大好。历史数据显示,以“不盈不亏”为经营原则的交强险历年来累计亏损巨大。2006年7月1日~2008年12月31日,交强险结余合计为6.9亿元。此后,2009年~ 2013年交强险经营盈亏情况分别为:亏损29亿元、亏损72亿元、亏损92亿元、亏损54亿元和盈利2亿元,加上最新披露的2014年实现经营盈利16亿元,2006年7月1日至2014年底,交强险累计亏损仍超过200亿元。
  虽然总体是亏损的,但是经营交强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越来越多,并且鲜有保险公司退出该领域。2008年,当时有26家保险公司经营交强险业务,2009年这个数字增加到30家,2010年增加到33家,2011年达到36家,2012年达到42家,2013年达到50家,2014年维持50家的总数不变。特别是在2012年保监会允许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交强险领域后,不少外资保险公司纷纷进军交强险。
  对此,某险企人士在与交流时坦言,虽然车险业务整体盈利难,对于部分保险公司而言甚至是不盈利的,但是不做车险业务,会影响其现金流,保费会快速下滑。

  人保2014年赚18亿元
  2014年交强险盈利16亿元,具体来看,盈利的保险公司主要有18家。其中,部分险企盈利表现较好,比如:人保财险交强险经营利润为17.87亿元,阳光财险为2.18亿元,国寿财险为1.4亿元,华安财险为1.26亿元,太平财险为2.74亿元,大地保险为4.3亿元。
  2014年交强险亏损较多的险企主要有:太保产险,经营亏损4.61亿元;渤海保险,经营亏损1.45亿元;长安责任保险,经营亏损1.35亿元;安诚保险,经营亏损1.21亿元。此外,大型保险公司方面,中华联合保险2014年交强险经营亏损0.72亿元,平安产险经营亏损为0.31亿元。同时,外资保险公司交强险经营全线亏损。
  从历年的累计盈利情况来看,2006年7月1日至2014年底,虽然交强险经营累计亏损超过200亿元,但是仍然有少数保险公司是盈利的。比如:平安产险累计经营盈利为23.27亿元,太保产险为8.9亿元,大地保险为6.16亿元,阳光财险为4.82亿元,安盛天平为3.92亿元。
  当然,大部分保险公司的交强险经营累计来看是亏损的,部分险企亏损还比较多。比如:2006年7月1日至2014年底,人保财险累计经营利润为-90.73亿元,中华联合保险累计经营利润为-37.23亿元,国寿财险累计经营利润为-11.8亿元,渤海保险累计经营利润为-9.86亿元,长安责任保险累计经营利润为-9.28亿,史带财险累计经营利润为-8.2亿元,安诚保险累计经营利润为-7.74亿元,永安保险累计经营利润为-6.34亿元。

  业界呼吁“分省定价”
  获悉,交强险区域经营失衡问题在2014年依然突出,为此,有业界人士呼吁交强险“分省定价”。
  数据显示,近六年来,共有18个地区交强险累计承保亏损,部分地区亏损严重。其中,上海、浙江、宁波、安徽、江苏、湖北等前六大亏损地区最近六年合计收取保费1405亿元,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22.4%,合计承保亏损401亿元,占总承保亏损的92%。据记者了解,这些地区交强险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各地人伤赔偿标准差异过大。当前,各地交强险人伤赔偿标准普遍比照各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同等费率的情况下,上海等地综合赔付率自然就会居高不下。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作为准公共产品,交强险遵循的是前端政府定价、后端市场经营的固定模式。如能在充分考虑各地风险差异的前提下,对交强险实行分省定价,在区域内实现风险与价格的匹配,则是当前最优的选择

  慧择提示:虽然交强险领域的整体情况不断的好转,但是保险行业的收益甚微。据数据显示,交强险的保费一直是亏损状态,累计仍亏200多亿,盈利主要靠投资拉动,但是盈利也不能补充到亏损的行情。这需要保险行业制定相应的政策,实现风险与价格的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