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如何“变”保险
今年77岁的李女士于2006年5月30日到解放桥附近的一家银行,想存2万元定期存款,工作人员当时称有一种比定期存款利息更高的存款方式,不管存多长时间,利息都高于同期的定期存款。李女士表示同意,银行为她办理了手续,李女士拿到手的只有一张“团体人身险个人保险凭证”卡片。
在银行买保险不稀奇,但个人客户为什么竟拿到了团体险保单?正常情况下,团体险是指单位或集体投保。记者看到,这张加盖了某保险公司山东分公司业务专用章的保单,投保单位是“济南邮通责任有限公司”,李女士与这个单位并无任何关系,自己的钱要存款,即便是“不小心”买了保险,投保人也应该是李女士,怎么竟变成了一个单位?更令人不解的是,作为一份保险,上面写明了保险金额为2万元,也就是说,假设被保险人出现意外,她只能拿回自己原来的2万元,这份保险没有提供任何风险保障,显然,这并不是一份真正意义上的保险。另外,这份保单写明了保险期限是“终身”,对投保人的回报、收益等只字未提。
李女士说,2009年以来,因为对这张“存款凭证”有疑问,同时也想拿回自己的存款,她打了保单上的保险公司电话,对方称这份保单的期限为5年,不到期不能取钱。
之后再与保险公司方面取得联系,对方又改口,表示保单的保险期限为3年,2009年5月30日已经到期,李女士可以到银行取钱了。近日,李女士莫明其妙的保单终于“变”回了钱,三年多来,李女士没有得到任何保险保障,保险收益也仅有1800元,仅相当于2006年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息。如果李女士当时办理的是三年期定期存款,收益要高出600多元。
济南市保险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说,李女士遭遇了保险公司、银行联手策划的“团险个做”,也就是将个人客户集中起来,成为虚拟的团体险客户,保险公司的目的是上冲保费规模,这是监管部门一直严查的违规操作。
以上案例再次给消费者以及相关机构敲响了警钟。一方面,消费者逐步培养起辨别真伪的能力,建议老人要到银行办理业务最好由家人陪同,不要盲目听信销售人员变相存款或者高于银行普通存款的说辞。另一方面,也对监管方和行业自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坚信,只有凭着诚信办事,这个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希望“存款勿变保险”的时间不再重现。
暖宝保3号门急诊
抵税利器中荷岁岁享护理险,买前必知的13个问题!
慧择小马老师|1038 浏览
限时放宽!给父母买长相安长期医疗险,免体检和人工核保啦!
慧择小马老师|857 浏览
短短3天,她帮客户要回了漏赔的100万!
慧择小马老师|350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