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农发行积极拓宽中长期融资渠道

更新时间:2015-08-24 12:11
  【摘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中国唯一的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农发行在近三年以来平均每年贷款累放量超过1.3万亿元,为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直以来,农发行都扮演着“三农”领域信贷“输血”主力军的角色。近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农发行还将承担还包括水利工程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等项目的信贷投放,这意味着,该行中长期的资金补充压力增大。与此同时,农发行也将面临改制过程中缓解高负债率、完善公司治理等挑战。

  农发行作为一家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上不吸收居民储蓄存款,主要依靠发行金融债券、部分企事业单位存款和央行再贷款。目前农发行资金自筹率达到90%左右,这包括政策性金融债占71%、事业单位存款占20%;剩下的资金源自股本金和央行再贷款。

  农发行资金计划部总经理刘定华透露,近期,农发行正在寻求央行抵押性再贷款等货币政策的支持,并且还将利用好两个市场,既主要依托于国内市场筹集资金,同时也在国际市场上发行债券,去年境内外的人民币利率债利差在200个基点左右,相对稀释了一部分发债成本。刘定华分析称,农发行年发债量达8000亿元,并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目前市场上债券发行主体显著增加,2015银行间市场发债量达14万亿,同比多增4万多亿,因此,筹措资金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据了解,过去农发行以发短债为主,而随着中长期贷款的增加,未来需要发行长债。目前,10年期以上的长债比5年期长债的利率高80个基点,再加上利率市场化推进,资金成本压力增加,如果继续保持对“三农”或者水利、城乡一体化项目低利率的信贷投放,农发行的利润规模将被大大压缩。

  对农发行而言,贷款收入依然是最主要的盈利来源。“今年三次下调贷款利率,对农发行利润影响很大。这三次降息让农发行的贷款利息收入减少190亿元。同时,发债成本显著增加,2015年上半年发债成本为3.75%左右,在去年流动性紧张时,发债成本上升了近200个基点,存贷息差明显收窄。”刘定华坦言,降低筹资成本无疑是面临的最重要问题。

  此外,2014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农发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将围绕四个方向:一是强化政策性职能定位,明确政策性业务的范围和监管标准;二是,进一步补充资本金;三是,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四是,未来业务定位,要锁定在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信贷领域。

  孙兰生表示,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农发行改制的相关标准和政策,等确定之后会正式对外公布。

  业内人士认为,农发行改革需要理清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的边界,尤其是可操作的信贷投放领域扩至一些基础设施大项目建设后,更需要强化内控,同时完善公司治理水平,化解高负债率的弊端。

  慧择提示:农发行自成立以来始终扮演这“三农”领域信贷“输血”主力军的角色,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农发行能够在未来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