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保险业作为起步较晚的产业,为了加快的发展,它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道路,不断推出新产品。为了给被保险人提供就医等各方面高质量的服务,保险业推出了高端医疗险产品,但高端医疗险产品的经营大部分是由外资公司提供的,国内的保险公司基本没涉及到此类保险产品。
高端医疗保险的三大特点
第一,从高端医疗险的历史发展轨迹来看,高端医疗险从国际客户起步。在中国市场也就是外籍工作人员,多为外资企业的驻中国高级员工。这批人的特点是能够很顺利地理解保险的保障意义,因此在高端医疗保险发展的早期阶段,这类产品有文化认同上的优势,因此提供这类产品的保险公司考虑的是全球一致性,而不是本土化。
第二,正因为从全球一致性出发,高端医疗保险的保障程度高,价格也很高,接受的公司大部分是外资企业,然后慢慢发展成一些本土雇佣的高管,也包括一些民营企业高管。但是总体来说,这类产品的保障性是非常关键的。
第三,在中国,同样的优质医疗服务并不容易获得。这也正是高端医疗保险最软肋的地方,虽然可以从产品设计上获得较高的保障,并且可以通过外资公司的全球医院网络,获得全球优质医疗资源。但矛盾的是,哪怕价格再高,保险公司对本土的私立医院或公立医院VIP部门也没有足够影响力,不能和服务方紧密合作去提供服务,甚至不能保证服务的质量。
高端医疗保险在中国的发展面临两大困境
一是局限,市场规模极小且增长势头有限。
第二则是和服务方之间缺乏紧密合作让高端医疗保险不能真正成为一种优质服务产品,没有服务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使得高端医疗保险注定走不远。
首先,从市场规模上看,价格因素制约了高端医疗保险做大会员数量
这和医院环境息息相关。正因为中国的医疗服务市场极不透明,包括高端私立医院在内的服务方均缺乏和商业保险之间的数据沟通。因此,保险公司没有能力介入整个就医流程去控制费用,于是不得不把这种费用风险转嫁给消费者,通过提高保费控制自身的风险。这种做法一方面是面对服务方的无奈造成的,但一方面也制约了自身市场的发展。
第二点极为关键,高端医疗服务所标榜的优质服务,至少在现阶段仍然是空中楼阁
高端医疗保险的差异化服务之一是医院直付,保险会员在看病时无须垫付现金,而是由保险公示直接为其支付费用。然而,这种直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直付,目前的操作办法是保险公司派现场人员垫付,或者通过第三方公司垫付,一些保险公司事后要求被保险人支付自费部分。这是一种手动处理的办法。
风险有两方面
一方面事后向客户追讨是有风险的。
另一方面这种手动模式下保险公司仍然是被动方,数据和医院没有互通,也没有交流,没有能力去干预任何治疗过程,对控制费用和监管服务质量毫无益处。
同时,医院的强势让保险公司提供医疗服务成为空中楼阁。虽然高端保险公司建立了优质医院服务网络,包括一些昂贵私立医院和公立医院的VIP部门,但事实上,要对服务产生影响力是很有限的。
中国最优质的医疗资源仍然集中在公立医院,高端医疗保险所针对的高净值人群看重的恰恰是这些最优质的资源。大部分用户其实并不认可私立医院(包括昂贵医院)在治疗复杂疾病上的能力,用户自然而然期望在购买了高端医疗保险的时候获得公立医院最好的资源。但矛盾的是,保险公司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公立医院自身有量的优势,并不会倒求保险公司给其带流量。而且公立医院是一个庞大的利益体系,保险公司并没有任何谈判的筹码,所谓转诊绿色通道,公立医院专家VIP预约,其实保险公司并没有能力向用户保证可以做到。
最后,所谓的疾病管理等符合国外保险控制费用和提升用户体验的服务,也很难在中国的土壤里展开。被用户认可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公立医院,这些用户最想要的资源恰恰也是最难撬动的,也是最没有经济动力去做疾病管理的。因为疾病管理作为控制费用的手段之一,并不能直接带来收入,这并不是名医有动力去做的。因此,高端保险所谓的疾病管理服务,和市场资源是错配的。
由此来看,中国目前由外资公司或有外资背景的合资公司所提供的高端医疗保险,在服务上只是空中楼阁,无法对服务方产生影响注定了高端医疗保险只能局限在很小的市场里,而且很难控制风险。
慧择提示:高端医疗险产品具有三大特有的特点,它作为新兴的险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能够为被保险人提供较大程度的保障。此外,高端医疗险产品目前只考虑了全球化,并未考虑本土化,这对保险业的复杂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达尔文10号重疾险
抵税利器中荷岁岁享护理险,买前必知的13个问题!
慧择小马老师|1038 浏览
限时放宽!给父母买长相安长期医疗险,免体检和人工核保啦!
慧择小马老师|857 浏览
短短3天,她帮客户要回了漏赔的100万!
慧择小马老师|350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