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传统状态下,
健康险的发展受到许多因素制约。然而借助
互联网与医疗结合所创造的平台,健康保险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于是很多保险公司表示“健康保险+互联网医疗”的经营模式,给健康保险业带来了新的玩法,前景可期。
互联网医疗改变健康险低洼局面
2014年,中国商业健康保险的保险深度只有0.25%,美国是3%,主要欧美国家是1-8%。保险密度上,中国去年每个人用在商业健康保险上的费用只有19美元,而美国却高达1600多美元。
商业保险在整个
人身险的险种结构中占比也不高,只有14.5%,这个数字在美国是69%。当然,美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他们是没有全民医疗保险的,只有少数人才享受国家提供的医疗保障。
商业健康保险在国民医疗保费支出当中所占比例也很低,中国人的医疗费用只有2.8%是由商业保险公司支付的。而美国是35%由商业保险支付。一般情况下,在建立了比较合理的医疗保障体系的国家,每人自己负担的看病费用应该是20%,其他部分由政府或者国家的社会医疗保险支出,另一部分由商业保险支出,这是比较合理的结构,我们国家有30-40%是由自己承担,其他的是基本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发挥的作用非常低。
问题出在哪里?外部原因很多,包括外部医疗环境、国民道德水平等等。从内部来讲,保险公司跟医疗机构的关系最为关键。现有医疗体系的信息不对称、过度医疗、医疗欺诈给商业健康保险带来的经营压力很大。同时,保险人、被保险人和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没有形成很好的利益互补关系,保险公司变成单纯的第三方买单公司,造成保险公司的经营困难,经常亏损。
互联网医疗被认为是改变这一局面的有力变数
通过互联网医疗,保险公司有望在医疗服务的供需链上获得话语权,极大地增强自己的风险控制能力,节约成本;并通过数据留存增强用户黏性。事实上,保险行业“新国十条”早有明确提示,支持保险机构参与健康服务业产业链整合,探索运用股权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设立医疗机构和参与公立医院改制。
与此同时,许多业内人士也认为,保险业将成为互联网医疗的重要推手。平安健康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产品官吴宗逊表示:“保险有天然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付费的意愿。客户越健康
保险理赔的费用就会越低。对于保险公司来讲,这就是它利润的来源。”
据悉,在互联网医疗的发源地美国,商保是重要的支付方。
有助增强客户依从性
未来,健康管理应该是商业健康保险必不可少的一环,利用互联网医疗技术,做好健康管理,客户少生病、保险公司少理赔;保费下降、客户健康,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让保险发挥真正的防灾防损作用,是行业健康发展的根基。 “健康保险是为你的治疗、药物埋单,但这是个结果。健康管理则是去影响过程,如果没有这个过程的参与,我们就只能为结果埋单。”某健康险公司老总如是说。
但在传统的健康保险市场中,客户对保险公司提供的健康服务敏感度不高,很难主动参与到保险产品设定的健康服务项目中。随着互联网医疗技术的发展,移动医疗设备、健康管理APP,健康实时监测系统投入市场,将大大便利客户参与到健康管理流程中;与此同时,配合健康保险的健康促进计划,对采纳健康建议、获得优质体质的保户提供保费回馈或降低保费等奖励措施,将大大有利于解决客户依从性的问题。目前国外许多大型的商业健康保险公司,都会利用互联网医疗创新技术和保费激励政策开展健康管理。
另外,客户健康数据档案的建立与丰富将为保险公司带来极大的发挥空间,这些数据打通了原来在医院的数据信息壁垒,不但为客户保存了完善的健康诊疗依据,保险公司还可以利用这些数据为用户推荐合适的保险产品,更进一步,就是通过数据模型展现的信息为每一个客户量身定价。
政策红线
大健康的风吹来了,商业保险公司也可以说是站在风口上,为什么没有飞起来?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制约。从内部来说,商业健康保险公司的专业化经营程度很低,在技术开发、IT运营系统等方面的工作远远不够,约束了专业能力的发展。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还未建立,没有跟医疗机构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从外部来讲,政策红线的限制,也让保险公司有所顾忌。
一是商业健康保险政策。我国的医保政策是以政府医保为主,商业医保为辅,商业健康保险与国家的社会医疗保险的边界模糊,市场空间不足。尽管目前部分省市试点将政府医保中的大病重症份额切割给商保,但效果并不明显。
二是互联网政策。目前,互联网医疗因受政策限制,还只能做一些外围的服务,比如健康咨询、网上挂号、分诊、就医导航、移动端查询化验单等,而医疗的核心服务,如在线断症、远程医疗等还不能触及,没有核心服务也就没有核心健康数据,风险控制的力度也就不足。另外,有关药品销售牌照、医疗机构的执照、资质许可的审批限制,也影响着保险公司入局移动互联网医疗的步伐。
慧择提示:健康险一直是保险业的洼地,跟国外相比,差别很大。但是由于互联网,让健康险又有了新的发展。通过互联网保险公司可以增强自己控制风险的能力,这样健康产业就可以很好的与保险相结合。